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空氣質量也是民生:PM2.5監測治理成政府工作重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6日 07時39分   來源:人民日報

    去年10月份以來,一些大中城市經常出現長時間灰霾天氣,引起人們對空氣質量的擔憂,一個陌生的字符串——PM2.5,開始進入公眾視線,並迅速成為社會熱點。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稿將PM2.5和臭氧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路的陳女士十分關心空氣質量。2月7日一大早,她習慣性地打開電腦,上網查看實時發佈的空氣質量數據。結果顯示,2月6日(農曆正月十五)白天的PM2.5濃度一直平緩地處於低位,18點開始走高,21點達到0.066毫克/立方米的最高值,然後開始下降,到24點左右又趨於平緩的低位。

    從1月21日起,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網站對外發佈PM2.5研究性監測小時濃度數據,這一數據是海淀區車公莊的自動監測站實時採樣和分析的結果,每小時更新一次。

    PM2.5,即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是導致灰霾天氣的主要因素。不過,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並沒有把它作為評價指標。去年11月中旬,環境保護部公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向全社會第二次徵求意見,公眾普遍贊成將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

    去年12月30日的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修訂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准將于近日發佈,2016年1月1日在全國實施。

    有人質疑,灰霾天氣這麼嚴重,為什麼還要等到4年之後才實施新標準?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給出解釋:“2016年1月1日是新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而不是指新標準要推遲到那時候才開始實施。”

    據介紹,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空氣污染特徵、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管理要求差異較大,新增指標監測需要開展儀器設備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國家指定一些經濟技術基礎較好、複合型大氣污染比較突出的地區,率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同時積極鼓勵各省區市根據區域情況和工作需要,提前實施這一標準。

    空氣質量也是民生。環保部希望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做到“三個率先”:率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率先爭取早日和國際接軌,率先使監測結果與人民群眾感受相一致。

    對照標準,監測緊跟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省市紛紛制定監測PM2.5時間表

    就像看病先量體溫、做檢查一樣,治理灰霾天氣,也得先開展PM2.5監測,給空氣質量做“體檢”。但監測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在治理。

    去年底,環境保護部給全國城市列出監測PM2.5和臭氧“四步走”的時間表——

    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2016年1月1日,全國各地都要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並向社會公佈監測結果。

    治理PM2.5,北京備受關注。北京市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對PM2.5和臭氧等重點污染物的防治,抓緊建立完善監測網絡,實時發佈監測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表示:“北京市將在空氣質量持續好轉的基礎上,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2.5濃度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

    2月6日,北京市政府網站公佈2012年為群眾擬辦的重要實事,治理PM2.5位列35件實事之首。

    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認真做好PM2.5監測與治理相關工作,力爭列為國家首批發佈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上海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公佈PM2.5監測數據。

    廣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將細顆粒物(PM2.5)納入空氣質量監控評價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説:“將PM2.5納入評價體系後,對大家都是一個考驗,一開始數據可能會不好看,優良天數會下降。但這也是一種倒逼機制,會促使大家進一步做好工作,改善空氣質量。”

    找準病根,重在治本

    降低PM2.5濃度,必須大幅度調整能源結構和産業結構

    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常規監測指標,不僅是環境保護的一大進步,也是經濟結構、消費模式的一大轉折。

    人為産生的PM2.5主要來自於機動車尾氣、燃煤煙塵、建築揚塵以及冶金水泥等工業粉塵。但是,環保專家提醒人們,影響空氣質量的不僅有PM10、PM2.5等細顆粒物,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

    “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濃度和排放量明顯下降,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量卻在上升。目前,這三種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依舊巨大,加上空氣氧化性不斷增強,導致污染因子活性增加,許多污染物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二次PM2.5,這樣危害更大。

    “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耗從22億噸增加到33億噸,2011年增加到35億多噸。這幾年,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産業的産能增加了30%以上;2011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增長了1800萬輛。“我們燒的東西太多了。”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説,“這樣的燃燒,怎麼能不産生巨大的排放?”

    降低PM2.5濃度,治理空氣污染,必須大幅度調整能源結構和産業結構,加快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同步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引導群眾綠色出行等等。同時,由於大氣污染呈現複合型、區域性、複雜化等污染特徵,治理PM2.5需要採取綜合手段,既要實現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也要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這是一個多環節密切咬合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掉鏈子,效果就會打折扣。王金南建議,“十二五”期間應在普遍加嚴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在PM2.5的重污染區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以此倒逼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在工業污染治理方面,應抓住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嚴格監管。地方政府還應在近期全面開展工業鍋爐整治,改變“標準松、點源多、治理差”的現狀。(記者 武衛政)

 
 
 相關鏈結
· 北京:PM2.5監測數據向社會公佈
· 北京21日起公佈PM2.5監測數據
· 陜西省就PM2.5監測前期準備工作進行調研與檢查
· 山西:11個省轄市和縣級市要形成PM2.5監測能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