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 科學發展
——2012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前瞻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車玉明、劉錚、張曉松、余曉潔、岳德亮)這是一個頗有寒意的春天——
國際金融危機未了,歐美又陷債務危機泥潭,世界經濟前景黯淡;
用工荒、融資難,中小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加大。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十二五”開局良好。
新開工建設700萬套,基本建成500萬套,成千上萬低收入家庭今年將住上嶄新的保障性住房;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電力、成品油和水資源價格改革……一系列重點改革,將為我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一年之計在於春。
2012年,是共和國歷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
把握“穩中求進”,邁向科學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是全國上下的共同心願,也是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商議的核心內容。
堅定信心,沉著應對,鞏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寶劍鋒從磨礪出。對不懈的奮鬥者而言,逆境,往往是提升、突破之前的磨礪。
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控股集團董事長趙林中看來,2011年就是一個磨礪的過程--企業生産成本上漲20%,而銷售價格只上調5%;出口增速往年超過30%,而去年卻不到10%。
面對磨礪,趙林中對2012年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加大投入儘快向現代紡織業升級,二是加快向影視、動漫産業擴張。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全球和中國經濟減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換一個角度看,放緩一些步伐,找準發展的方向,未來才會更好。”趙林中説。
今天的中國,與世界聯絡空前緊密。歐美債務危機爆發,進一步惡化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今年1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0.5%,這是自2009年12月份以來,中國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把對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從1.1%下調到負0.5%,把對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從4%下調到3.3%;
國際貿易晴雨錶波羅的海指數在2月初跌至新世紀最低點,比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的2008年還要低,國際貿易陰雲密布。
“歐美債務危機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影響深遠。不經過若干年艱苦調整,世界經濟不可能實現全面復蘇。”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説。
回視國內,平穩較快發展的難度也在加大。
春節之後,給國際二線品牌做箱包代工的一家上海公司負責人發現,雖然每年都給工人加工資,但節後仍有三分之一員工未能返廠。幾年間,員工數量已從100多人降到30多人,企業經營受到很大影響。
這位企業老總的經歷並不是個別情況。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每年春節過後都要經歷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問題。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沿海地區生産要素價格已進入全面上漲階段。如果還守著傳統發展模式,日子肯定難過。”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説。
隨著資金成為稀缺資源,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20%至50%,部分銀行甚至將存款作為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利潤微薄的許多中小企業叫苦不迭。
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隱憂,還不止這些——
保增長、調結構的同時,如何穩住物價?
糧食生産“八連增”之後,能否繼續增長?
刺激政策效應逐步減弱後,消費如何提速?
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節能減排如何強化?……
形勢越是嚴峻,越要保持冷靜,越要看到希望。
堅定信心,沉著應對,才能化險為夷,鞏固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週期來説,我們仍然處在上升區段。
儘管增速逐季回落,但2011年全年我國經濟依然保持了9.2%的高增長,在全球範圍領先。尤其是在這樣高增長的同時把物價控制得較好,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下降至5.4%,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2011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説明中國經受住考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然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研究員説,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但“如果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再發生顯著惡化,國內不出現大範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我國GDP仍有望保持8.5%以上的增長速度”。
從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來説,我們有巨大的潛力。
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化,表明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列車正在加速,由此帶來的強勁消費需求,正在釋放。
投資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十二五”時期的國家重點項目,必然帶來大量投資需求;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也需要大量資金予以支撐。因此,投資這架馬車將繼續發揮強大的牽引力。
外需萎縮的嚴峻出口形勢,正加速我國外貿結構調整步伐。未來幾年間,我國外貿市場結構、産品結構以及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結構等都有望出現深刻變化。
“只要我國外貿出口目標市場的經濟不發生崩盤,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面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我國可以採取出口退稅、為中小企業提供扶持基金、金融貸款等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控制經營成本和運轉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主任馮雷説。
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們正在加快調整步伐。
一方面,擴內需、轉方式、保民生等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理念,如春風化雨,吹綠大江南北,日益成為共識,化為行動。另一方面,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領域改革步伐加快,必將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動力和活力。
“浙江、廣東等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已不再一味追求GDP增長。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形成一股合力。”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説。
不畏艱難險阻,才能勇攀高峰。
“經濟發展,從來沒有一帆風順。渡過難關,迎來的往往是大的飛躍。”葉青代表説。
攻堅克難,穩中求進,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在迷霧重重的大海上航行,需要明辨方位,不畏艱險,穩妥前行。
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發展,我們需要找準定位,攻堅克難,穩中求進。
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在“承上啟下”,各項工作總基調定位在“穩中求進”。
承上,意味著鞏固“十二五”時期的良好開局;啟下,意味著繼往開來,完成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鋪下新的基石。
穩中求進,意味著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嚴峻挑戰,我們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化“危”為“機”;意味著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大勢,順勢而為,下大力氣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2012年,保增長和穩物價仍將是宏觀調控兩大主要任務。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自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距離上次下調不到三個月時間。
根據形勢變化對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有利於緩解當前資金緊張壓力,實現“穩增長”目標。
“何謂‘微調’?就是説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結構性調整力度,做到有松有緊、有保有壓、有扶有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
同樣,財政政策在“積極”這一主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其含義也在發生微妙變化——2012年的財政政策將把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放在重要位置。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日前“勾畫”了2012年結構性減稅“路線圖”:降低能源資源等部分進口商品關稅,以增加進口;繼續落實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等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的各項政策;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以消除重復徵稅……
2012年,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取得新進展,是“穩中求進”的重要任務。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預計,今年,國家將用更大力氣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苦功夫,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經濟增長。
根據中央決策部署,2012年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有三個著力點: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著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於應對外部需求減弱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出口面臨的困難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要善於把外部需求的減弱變成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結構調整的動力,用內需的擴大補上外需的減弱和下降。
發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將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一方面,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大力優化消費環境;另一方面,優化投資結構,繼續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
著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促進三次産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相繼公佈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質量發展綱要等重要藍圖,傳遞出加快打牢實體經濟基礎的強烈信息。
包括農業、製造業以及傳統服務業在內的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
發展改革委表示,為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2012年,國家將編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啟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基地建設;推進煤炭、鋼鐵等傳統産業兼併重組,發佈實施重點産業生産力佈局和調整規劃;發佈實施“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增強中國綠色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
財政部表示,今年將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推廣節能産品;加快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體系。今年還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適時擴大從價計徵範圍,以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十二五”規劃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今年,相關評價考核機制和獎懲制度有望進一步完善。
2012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穩中求進”的根本目的。
下崗20多年的父親癱瘓在床,一家四口兩代人住在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裏,北京豐台區職工張麗結婚3年一直不敢要孩子。去年她遞交了保障房申請,至今仍在等待。
“我們就盼著早點抽上號,但又擔心付不起首付。”每月收入大約3000元的張麗説。
“總體來看,我國民生保障目前仍限于‘低水平、廣覆蓋’。”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2012年財政支出有必要繼續大幅向民生傾斜,並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根據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規劃,今年我國民生工程將是“大戲連臺”——
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今年要實現全覆蓋,比預定計劃提前8年;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今年要實現;
今年是深化醫改新任務的起始之年,也是攻堅之年,醫改進入深水區。
此外,今年還將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推進保障房建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鞏固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
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2012年制定的任務目標。
這是攻堅克難、穩中求進的衝鋒號角。
勇於變革,開拓前行,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體制機制
“我們準備在國內市場保持5%到10%的增長,在國際市場保持45%到60%的增長。”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説起今年的目標,充滿底氣、雄心勃勃。
2011年,國內車市在經歷井噴式增長後“急剎車”,不少車企遭遇“滑鐵盧”。但吉利集團卻基本完成了預定經營目標。
秘訣,就是李書福深以為得意的關鍵字——戰略轉型。
“吉利的戰略轉型,不是簡單地打價格戰,而是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前提下,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他説。
勇於變革,開拓前行,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穩中求進,強調的是一個“穩”字,也突出了一個“進”字。
“進”,就是要勇於變革,勇於創新,努力構建一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不調整收入分配,就穩不住需求;不改革資源價格,就沒法促進節能減排。”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説。
轉方式的最大瓶頸是體制機制制約。不借助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來突破瓶頸,轉方式只能徘徊不前。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面臨諸如壟斷行業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府職能改革、中央和地方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攻堅任務。這些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調整,困難和阻力比較大。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深水區”奮力前行,改革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儘快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我們只能堅定不移,開拓前進。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2012年有望取得新突破。
2月21日,為落實國務院關於今年上半年出臺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相關實施細則的工作要求,發展改革委召開了由45個部門參加的會議,研究制訂工作計劃、倒排時間表,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説,國務院近日再次強調全面貫徹落實民間投資新36條的重要性,並明確向社會出臺實施細則的最後完成時限,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保證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改革的重要任務,貫徹落實工作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2012年有望邁出新步伐。
2009年1月1日,醞釀十年之久的成品油稅費改革正式實施,3年來改革實現了預期目標,為推進相關改革積累了經驗。今年,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將積極穩妥地推進。
發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將試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出臺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推進水資源等收費改革,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制度。
去年12月26日起,我國在廣東、廣西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係,為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改革積累經驗。
“根據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狀況和環境治理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是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的方向。”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説。
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産權,2012年相關改革有望更加深入。
繼去年年初《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正式出臺後,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把制定出臺農村集體土地徵收條例作為今年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
推進集體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關鍵在於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産權,分配好土地非農化和城鎮化産生的增值收益。
“就徵地制度改革而言,要改變過度、過快消耗農用地狀態,盡最大努力減少徵地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前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説,“面對日趨複雜的徵地矛盾,制度改革完善重點應該放在保護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上,讓被徵地農民分享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成果。”
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才能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機制性問題,為科學發展保駕護航。
“如今的改革受到越來越多的利益制約,今年的改革都是‘啃硬骨頭’,但一定要從戰略的高度,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去推動改革,才能為中國經濟拓展新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解決影響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是個痛苦的過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平穩過渡。如果遇到痛苦就放棄結構調整和轉型努力,反而喪失良機,不利於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的話發人深省。
傲雪梅愈艷,淩寒志更堅。
堅持穩中求進,實現科學發展。
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中國巨輪必將乘風破浪、揚帆遠行,駛向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