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美科學家團隊聯手復原小盜龍“亮麗羽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9日 16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9日從北京自然博物館獲悉,一個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研究發現,一個距今一億兩千萬年的小型獸腳類恐龍擁有一身光滑油黑的彩虹色羽毛。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孟慶金博士與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領導的中美研究團隊,揭示了這個小型獸腳類恐龍羽毛的完整形態和全身羽毛顏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國際著名期刊《科學》上。

    據介紹,科學家們研究用的標本為一塊保存有精美羽毛的小盜龍化石,收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表明,這個擁有四個翅膀的小盜龍,擁有一身光滑油黑的彩虹色羽毛,它的尾羽窄而長,在尾部末端長有一對突出的流線型翎羽。

    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恐龍具有光滑的、黑色調的彩虹色結構色,類似于現在的家燕背部藍黑色的光澤,從不同角度看,色彩會發生變化。小盜龍羽毛黑色調彩虹色的發現是目前羽毛化石結構色最古老的記錄,此前羽毛化石結構色是在距今4500萬年的德國麥塞爾化石遺址中發現的。

    “對小盜龍全身羽毛形態的重建,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小盜龍的本來面目。”孟慶金介紹,過去有科學家根據小盜龍的羽毛形態、後肢結構和尾羽的特徵,認為它的尾羽能夠幫助飛行,而現在的研究發現,它的尾羽很窄並且在末端只伸出兩個長的翎羽,這樣的結構最適合展示自己,用於求偶和群體內部的交流互動,並不適合飛行。

    據介紹,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化石研究團隊近幾年多次赴遼西“熱河生物群”化石産地採集標本,目前已徵集、採集到珍貴化石標本數百件,包括帶羽毛的恐龍、古鳥類、古哺乳動物等化石,為科研和展覽奠定了基礎,這次研究的標本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鏈結
· 我國成功追回走私珍罕恐龍蛋窩化石回藏地質博物館
· 北京延慶縣政府稱該縣境內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
· 我國首個6550萬年前有關恐龍滅絕地層界線被確認
· 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 3具國寶級恐龍化石18日“入住”中國科技館新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