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旅遊業戰略定位
——專訪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錢春弦)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旅遊已融入全球産業結構、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之中,融入人們工作生活之中,成為人人享有的權利。世界已進入“旅遊時代”。而13億中國人加入這個行列,是世界旅遊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世界旅遊重心東移 全球入境遊我國貢獻超30%
記者:我國28個省區市將旅遊業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産業或支柱産業,28個省區市成立了黨委或政府領導牽頭的旅遊産業發展領導機構。您怎麼看待旅遊業這個熱點話題?
邵琪偉:旅遊業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産業之一。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業以持續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産業。國際旅遊界人士認為,旅遊業甚至已經超過石油和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業。2010年,第十屆世界旅遊旅行大會在北京召開時,會議主題就是“旅遊,世界第一大産業”。據統計,2011年旅遊業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達9.1%(同期汽車製造業佔8.5%,銀行業佔11%),旅遊就業2.58億人次,佔全球就業總數的8.3%。
從國內看,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産業。主要表現在:旅遊業的經濟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動了經濟增長。據測算,我國旅遊業增加值已佔到GDP的4%以上,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産業發展。其中,旅遊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二是促進了社會消費。2010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達到12580億元,佔居民消費總支出的9.4%。三是促進了社會就業。目前全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50萬人,與旅遊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
記者: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內到國外,都高度重視我國旅遊業,怎麼看待我國旅遊業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
邵琪偉: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最活躍、爭議最少、效果最好的途徑之一。在全球經濟不穩定之際,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旅遊業發展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則有目共睹。
從全球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旅遊大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2011年,入境旅遊人數1.35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者5758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85億美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遊率2次,國內旅遊人數26.4億人次。
我國是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國,2011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7025萬人次。出境人員中,因私出境6412萬人次,佔出境總人數的91.3%。《世界是平的》一書説,“中國旅遊者將改變世界旅遊業”。中國對全球旅遊業的貢獻率逐步加大,特別是我國出境旅遊快速增長,成為全球國際旅遊增長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11年中國對全球入境旅遊的貢獻率超過30%。
(小標題)大國競爭世界旅遊目的地 經濟轉型與軟實力競賽
記者:全球旅遊大國都提出要成為世界目的地,怎麼看待這種“爭客”競賽?
邵琪偉: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主要旅遊國家如美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英國等,在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新興産業中,都把旅遊業放在重要位置,制定了旅遊中長期發展戰略。特點就是以國家整體形象宣傳推廣和産業促進為導向,以旅遊新産品開發和旅遊品質監控為重點,政策目標非常明確,操作性很強。
日本2003年確立並實施了觀光立國戰略,作為國家戰略體系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明確五年目標任務和方針政策,2008年10月成立觀光廳,2009年成立由所有中央部門副大臣組成的“觀光立國推進總部”,國土交通大臣擔任總部長。
美國也不甘落後。今年1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包括推進安全簽證審核等一攬子新舉措,以把美國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國家。這是美國為擴大就業、提振經濟所做的重要舉措。美國由商務部和內務部牽頭,提出國家旅遊發展和擴大就業的有關策略;增強簽證能力,力爭在2012年使中國和巴西的非移民簽證審核發放能力提高40%。
據美國旅遊界預計,這項政策將使美國在未來的十幾年增加超過100萬個就業機會。美國經濟分析署預計,每增加65個入境遊客,就能增加一個就業崗位。應當看到,全球爭奪世界旅遊目的地的地位,既是國家經濟增長、就業的當務之急,也是展現和增強國家整體軟實力和戰略性行動。
打造戰略性支柱産業 早日走出“門票經濟”
記者:國務院把旅遊業列入戰略性支柱産業,怎麼理解戰略性支柱産業?
邵琪偉:戰略性支柱産業是指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構成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産業,它不僅本身具有相當的規模,而且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廣泛的關聯帶動的作用。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産業的增加值佔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産業,佔到8%以上就是戰略性支柱産業。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我國的主要思路是,推動旅遊業與第一産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業與第二産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推動旅遊業與第三産業主要與文化、金融、交通、商務、醫療、體育等産業融合發展。
記者:怎麼看待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潛力巨大、差距不小這個問題?
邵琪偉: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有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解決。旅遊産品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熱點産品仍集中在少數知名旅遊景區,導致旺季一票難求。休閒度假産品供給與急劇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遊目的地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問題依然突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旅遊便捷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國內旅遊市場秩序和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現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要求,旅遊民事規則不完善;旅遊活動缺乏全程監管,旅遊經營和管理不規範;市場誠信缺失,地區和行業壁壘依然存在;旅遊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綜合執法機制不健全。
我國旅遊發展方式還不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相當一部分地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産業鏈,旅遊綜合帶動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旅遊業科技含量不高,組織化程度低、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科技運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旅遊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旅遊發展要求。特別是缺乏適應兩大戰略目標要求的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投資創業人才等,現在外語導遊、專業的景區講解員、賓館飯店的主管領班都不能適應發展需求。目前全國開展旅遊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達1968家,在校旅遊專業學生109萬人,但沒有真正意義的名牌大學。真正的旅遊大國應當産生真正意義上類似美國康奈爾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這樣的旅遊大學。
走出“門票經濟”是一個形象化説法,走出去,就是告別過去靠賣門票、靠漲價甚至一錘子買賣模式,向科學發展切實轉變。
邵琪偉強調:要加快推進旅遊行業協會改革發展
2月10日,中國旅遊協會在京召開了會長會議。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聽取並討論了中國旅遊協會及專業協會2011年工作總結和2012年重點工作安排,對加快旅遊行業協會改革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邵琪偉指出,經過26年的培育和發展,已成立中國旅遊協會等5個國家層面的協會,全國31個省區市和90%以上的城市都成立了旅遊協會,旅遊行業協會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提供政府決策諮詢、服務企業發展、推進行業自律、維護合法權益、促進産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日益的重要作用。
邵琪偉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中國旅遊業快速發展,旅遊行業協會改革發展面臨著更加緊迫的任務。按照國務院41號文件的要求,2014年底前要基本實現“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係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的改革目標。旅遊行業協會的改革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政會分開,堅持統籌協調,堅持依法監管,循序漸進、逐步到位,積極推進協會的改革與發展,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發揮重要作用。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