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持續性的嚴重乾旱,南方大範圍長時間寡照多雨,全國性冬季氣溫持續偏低……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973項目“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形成機理與預測理論和方法研究”20日正式啟動。這是近10年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項目)連續三次在這個領域立項,為持續性地研究提供支持。
據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翟盤茂介紹,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尤其是夏季持續性強降水和冬季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是我國影響範圍最大、影響程度最為嚴重的災害性氣象事件,對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開展其形成機理、預報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對於提高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預報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研究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形成機理的新理論和預報新方法,把有效的預報時效延伸到對政府有決策價值的時間長度(1—2周以上)已成為我國氣象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本研究也是國內氣象界共同面臨的重大前沿氣象科學技術問題。
本項目共有多尺度天氣系統相互作用對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青藏高原大地形對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的作用研究,複雜下墊面強迫和海陸氣相互作用對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影響的物理過程研究,我國持續性強降水的動力預報理論與方法和可預報性研究,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的物理統計預報理論和方法的研究5個子課題。
專家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工作,可以深刻認識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形成機理,建立形成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的多尺度天氣系統相互作用物理概念模型;闡明海陸氣相互作用與複雜下墊面對我國持續性重大天氣異常的影響,尤其是青藏高原對持續性強降水形成的物理機制;揭示我國重大天氣異常的可預報性,建立和發展我國持續性強降水的動力/統計相結合的預報理論和方法,並最終可以攻克中長期(7—14天)天氣預報這個世界性難題。(記者遊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