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闡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3日 15時35分   來源:新華社

加快轉型·改善民生·改革創新
——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闡釋科學發展之路

    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3日電(記者崔清新、華春雨、王暉余)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闡明:中國堅持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也將為亞洲健康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社會各界認為講話更加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科學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破解發展瓶頸——加快轉型是關鍵

    經過30多年平均近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新形勢下,原有的過度依賴出口、資源能源過多消耗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難以為繼,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日益凸顯。

    如何破解發展瓶頸?李克強在講話中明確指出:繼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是關鍵。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GDP預期增速為7.5%這一數據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這是8年來中國GDP目標首次低於8%。放在歷史坐標上,這意味著中國將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走更加科學的發展道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中國正在抓緊做工作促進轉型。”

    李克強指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轉方式的主攻方向,擴大內需是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城鎮化是中國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同時,提升工業發展水平,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並提升其比重,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現代農業……也為擴大內需提供支撐、奠定基礎。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研究司副司長范必認為,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並舉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以此不斷助推中國在“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保持經濟適度較快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分析,從城鎮化來看,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通常達到70%才穩定下來,而中國去年的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增加1000萬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至少需要10萬元,這裡還不包括變成城鎮人口的消費升級。

    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沒有結束,仍有很大空間。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説:“由於中國的中部、西部工業化進程相對東部來講階段更低,工業化、城鎮化需求更強烈,孕育著比較強的投資需求,因此中西部地區仍有較大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空間。”

    中國還強調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范必説,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是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現代化可以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有力的支撐,而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反哺農業。

    各界普遍認為,中國加快轉型、實行“三化”並舉的發展政策,對亞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由此帶來的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不僅對亞洲周邊國家産生輻射和示範效應,還將對全球經濟産生外溢和促進效應。

    經濟之道 經世濟民——改善民生是根本

    李克強指出,加快轉型、調整結構,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陳文玲認為,國家發展經濟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民群眾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平穩持續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使人民群眾能夠共享發展、改革、開放的成果。

    2011年,我國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堅持民生優先,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國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長超過30%。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更多更具體的舉措。

    李克強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於增加收入、刺激消費、開拓市場,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輔相成,可以形成良性互動。中國正在進行的就業扶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民醫保等醫改重點工作的推進、集中連片扶貧攻堅等都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

    對此,范必認為,失業與貧困往往相伴而生,擴大就業也意味著減少貧困,我國長期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失業率一般控制在4%左右,這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幾年來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所佔的比重。

    談到重大民生工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説,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為例,表面上看是為了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但實際涉及更廣泛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入,與商品房建設一樣可以對建築材料、廚衛設備、傢具等關聯産業産生需求,對擴大內需有積極作用。

    她還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得好,可以使中低收入家庭降低生活成本和減輕對工資收入要求的壓力,有利於勞動力流動和促進就業,居住條件改善而不增加住房支出,可以使他們將更多收入用於個人或子女的發展性投入,用於實現提升自身素質的消費,這無疑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都是有益的。

    陳文玲表示,中國這樣一個在亞洲和世界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大國,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不僅對自身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更有利於亞洲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的平衡。

    實現可持續發展——改革創新是動力

    “面對世情、國情的深刻變化,破除那些不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是要靠改革開放。”李克強指出。

    魏家福表示,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傳遞出了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明確信號。“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我國又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不進則退,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從改革開放中汲取新的動力。”

    深化財稅、金融、價格、收入分配、企業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推進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李克強的講話,明確了改革創新的著力點。

    “改革創新是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為未來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的需要。”鄭新立認為,當前的改革重點在於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雙軌利率向單一市場利率並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營造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統一土地市場;實施結構性政策和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等。

    “當前我們面臨的這些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躲不開、繞不過,改革是必然選擇,需要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改革不僅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更能激活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鄭新立説。

    對於備受外資企業關注的對外開放政策,李克強明確表示,“我們堅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中國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致力於營造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可預期的市場和法治環境”。他還特別強調,“中國擴大內需是在對外開放條件下進行的。”

    “副總理的講話讓我們感到非常振奮!”阿爾卡特·朗訊執行副總裁辛睿傑説,雖然近年來中國的成本優勢有所減弱,但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在不斷完善,中國巨大的內需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是對外資企業最大的“誘惑”。

    “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表明,中國的對外開放不但不會停止,還將繼續擴大,而對亞洲國家的開放則是下一步中國擴大開放的重要方向。”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説,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也將為其他亞洲國家注入發展活力,還有利於共同抵禦外來風險。

 
 
 相關鏈結
· 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開幕式並演講
·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會見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代表
· 李克強會見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有關代表
· 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開幕式
· 張國寶在博鰲表示:中國選擇發展核電是大勢所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