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河南務實發展穩步前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6日 07時10分   來源:人民日報

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悄然延伸
——河南務實發展穩步前行

    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機遇千載難逢。河南省委明確提出,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兩不三新”,是承諾,是膽識,是探索,更是創新。

    “兩不三新”,新型城鎮化是引領。這兩年,河南不空談,不折騰,堅持科學謀劃,務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漸入佳境,6000多萬農民的生産生活與城裏人漸行漸近,古老的中原大地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歷史跨越!

    突出持續

    謀中原的事,解發展的題,讓農民不出家門就過上城市生活

    去年,河南農民外出務工出現歷史性的轉折:1360多萬農民選擇在家門口就業,首次超過出省打工人數260多萬。讓農民在家門口既能安居又能樂業,是河南持續探索“三化”協調帶來的變化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河南 “圍繞‘農’字上工業,上了工業促農業”,開始了工農業協調發展的探索。進入新世紀,河南明確提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之後又強調要走“在不犧牲不削弱農業的前提下大力推進‘三化’”的路子。

    2009年12月,新任河南省委主要領導密集調研,兩個月不到,18個省轄市走遍。“什麼叫‘中原’?什麼是中原崛起?怎樣實現中原崛起?”三個問題簡單明了又意味深長,在中原大地引起強烈共鳴。2010年4月,河南上下開展“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思想解放大討論,持續“九論十八談”學習交流和創新實踐,著力謀劃保糧食與促發展如何實現共贏。

    河南人民深知,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他們是有重要責任的。河南耕地僅佔全國1/16,小麥産量卻佔1/4強,糧食總産量佔據1/10。除滿足自身需求,每年向國家貢獻原糧及製成品折原糧400億斤以上。國家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河南要再貢獻超過1/7。十年之內每年都要增産近20億斤。擔子著實不輕。

    種糧貢獻大,種糧收益低,農民增收壓力大。獲嘉縣種糧大戶馮德軍算賬,扣除各項支出,每畝糧食也就落個1000塊錢左右,“村裏人出去打工一個月,就能掙1500元。”河南一年生産的糧食,其産值僅1100多億元,尚不及河南煤化集團一年的營業收入多。2010年,河南人均財政支出比全國平均水平少了將近一半;全省95個糧食核心縣又比全省平均水平少了一半。

    保糧食是責任,謀發展是使命,土地制約很緊迫。一方面全省每年用地需求約80萬畝,國家指標不到30萬畝。另一方面,河南4.7萬個村莊星羅棋佈,面積總和比城鄉居住和工礦用地總面積3/4還多。要保糧食,要謀發展,必須加快城鎮化建設,讓農民享受城市生活,讓土地集約使用。城市規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德慈提醒,即使城鎮化再提升10%,河南仍有5000萬農民等待轉移,如果涌入城市,不僅加劇“城市病”,農民工“候鳥”般遷徙、“空心村”和“留守兒童”等更將帶來巨大社會問題。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讓農民不出家門就過上城市生活,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經濟發展“倒逼”的必然選擇。比全國低10個百分點的城鎮化,已經成為制約河南發展的“短板”。鞏義長期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去年底,市委書記舒慶上任伊始就“全域城鎮化”展開調研,發現全市7家上市企業中,6家都在鄉鎮,城鎮功能欠缺導致不少企業高薪招來的管理人才只能在鄭州、洛陽安家落戶。鶴壁中鶴集團建設清潔糧源基地,但大小村莊散落分割,只有1萬多畝耕地符合連片要求,離12萬畝目標相距甚遠,發展促使他們投資50多億元給農民建設有150棟住宅樓的中鶴新城,相當於再造一個小縣城。

    新型城鎮化,是河南省委的決策,更是農民的熱望。今年元月,當省委主要領導悄然來到濮陽市西辛莊村時,村黨委書記李連成説:“搞新型城鎮化建設,我們一直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大家還要建設‘西辛莊市’呢!”由於具備了現代化的硬體設施和公共服務,周圍15個村的群眾紛紛表示自願併入西辛莊。濟源市王屋山深處,月亮灣農村社區一期5棟樓剛剛開建,就因為服務功能完善,被曹腰村一個居民組搶購一空。農民王振東説:“過去是一代人建三次房子,現在是三代人建一次房子,值!”調查顯示,和全省一樣,濟源20%農民有建新房需求。濟源市委書記何雄感慨:“出臺政策,制定規劃,黨委、政府等不得、慢不得!”

    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和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凝聚共識,做出決定: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必須增加新型農村社區這一戰略基點,將傳統的四級城鎮化體系變革為五級體系。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一幅色彩斑斕的新型城鎮化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

    突出謀劃

    高起點規劃,各部門配合,資金財力資源重點投向農村

    新型城鎮化,重在著眼農民利益,體系涵蓋農村農民,變建設資源“向城裏走”為“向農村流”。河南省委提出,新型城鎮化從農村切入,必須政策引領,規劃先行。

    河南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載體。最近,週口鄲城縣4個自然村4500多名農民喜氣洋洋地搬進了方遠新型農村社區。這裡水、電、網進區入戶,超市、醫院、銀行等配套一應俱全,生活污水處理後還能澆花種樹。最讓居民滿意的是,社區小學老師全是城裏派來的,孩子每天步行十分鐘就可到學校。居民韓啟東高興地説:“住進社區後,再不用為孩子坐校車擔心了。”

    河南各部門密切配合,推動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河南聯通將寬帶拉進社區衛生室,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遠程專家會診、藥品配送等服務。河南農大啟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革試驗,為民權縣送去輔熱集箱式沼氣、太陽能等農村新能源設備及技術。河南對社區配套建設初步提出“五通六有兩集中”的標準:“五通”,即通四級公路、自來水、電、有線電視、寬帶;“六有”,即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衛生室、連鎖超市、文化活動室、科技文化活動中心、幼兒園(5000人以上的配建小學);“兩集中”,即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處理。

    勁往一處使,錢往社區投,河南整合多方資源集中投向農村。走進永城市陳集鎮中心社區,只見幼兒園、敬老院、垃圾中轉站配備完善。“以前下雨出門要穿膠鞋,現在儘管放心穿皮鞋。”社區居民陳遠風對廣場和道路特別滿意。他可能不知道,建設這個社區匯集了飲水安全項目2200萬元、農村公路項目487.2萬元、敬老院建設項目600萬元……市委書記吳孟鐸告訴記者,永城11個涉農部門資金集中“打捆”投向新型農村社區,財政“以獎代補”帶動社會投資11.6億元。河南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省財政廳主動謀劃,引導項目資金集中投放;農業銀行率先行動,在河南推出“農村民居建設貸款”,已發放貸款2.69億元;建設銀行傾力支持,批准河南率先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信貸業務創新試點,還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第一個投資河南建設村鎮銀行。2011年,全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成投資650億元以上。

    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必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這兩年,河南分別邀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城市規劃與設計團隊進駐中原,綜合設計不同風格的戶型,供農民投票選擇。住進綠樹掩映中的園林式社區,舞鋼市張莊社區居民石軍高興地説:“過去的房子蓋了拆,拆了蓋;現在的社區30年不落後,50年不後悔!”平頂山規劃設計了539個社區,市委書記趙頃霖總結:“不能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不能再建沒有設計的住房”。駐馬店要求各縣區今年至少拿出300萬元規劃設計資金,要求社區規模要大、檔次要高、功能要全、環境要美。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劉洪濤介紹,他們正調集5個設計院將近60名專家,分赴豫南、豫北、豫東、豫西進行現場踏勘提煉,在設計新居時力保河南傳統民居特色。

    突出為民

    以産業支撐,讓資産增值,探索城鄉一體共同富裕

    河南省委省政府強調,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就業為本,産業支撐,縮小城鄉差距,探索共同富裕。

    “居住新社區,就業家門口”,農民生産生活方式發生大轉變。商丘夏邑縣農民胡彩麗最近返回家鄉,成為産業集聚區的一名工人。讓她倍感驚喜的是,10年前一起外出打工的好姐妹居然也不期而遇。胡彩麗説,“附近新社區已經動工,我們也要住進樓房,終於能天天和老人孩子在一起了。”市委書記陶明倫説,商丘打好承接産業轉移牌,香雪海、萬寶、阿瑪尼、阿迪達斯等知名企業紛至沓來,35萬名農民就近就業,全市産業規劃與社區規劃同步進行。安陽113個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非農業收入已佔到現金收入64%。在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確山,14個新型農村社區周邊配建食品、油料等産業,解決農民就業近萬人。河南提出“産城互動、以産興城、依城促産”,産業集聚區從業人員已達240多萬人,社區農民“搬得進、留得住、能致富”。

    農民進社區,土地怎麼辦?河南要求“不從農民身上打主意,不從農民手中挖土地”,讓土地繼續成為農民的聚寶盆。輝縣市裴寨新村社區居民裴泉進不僅住進二層別墅,還在復耕的宅基地上種起大棚蔬菜,年收入10萬多元。村支部書記裴春亮捐資建設這個新社區,平掉一個荒山頭,新增土地千余畝。千余農民不僅可以領取土地租金,還成為年薪2萬的工人。新鄉市委書記李慶貴説,他們先後出臺65個配套文件,要求節約土地首先用於復墾。按照1:1.05補充耕地,不僅佔補平衡,還能適當增加耕地。部分土地通過參股、租賃等方式用於農民在縣域內發展二、三産業。河南還探索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建立土地置換、調整、流轉和經濟補償機制。目前全省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82萬畝,約佔家庭承包經營土地面積的20%,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勢頭正勁。

    河南各地逐步探索擴大農民財産性收入,讓他們由“無産者”變成“有産者”。南陽市唐河縣淩崗社區移民金紅玲住進了19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她開心地説,“我們只花5萬就買下了這價值20萬的房子,最近要辦房産證,房子還會增值。”河南人口轉移、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基礎改革相繼啟動。信陽已全面實行林、水、地、宅、房“五權”確權,使農民“資産變資本”,僅平橋一個區就抵押貸款1.16億元。今年底,全省農村集體土地的每一宗地將上“戶口”。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完成後,全省2100多萬戶農民即將告別農村集體土地“有地無權”的歷史。

    突出務實

    揚民主之風,順群眾之願,農民成為最終決定者和最大受益者

    “分類指導、科學規劃、群眾自願、就業為本、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河南要求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務實推進,確保人民群眾利益得到保障。

    合規、合體、合情、合理,各個環節都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3月22日,鄭州登封市大冶鎮老井村就新型農村社區方案召開第五次會議,30多位村民代表討論得熱火朝天,“樓層高了怎麼辦?”“孤寡老人怎麼辦?”“村民入贅外村又想回來分房怎麼辦?”一個個問題既具體又現實,捐資1億元建社區的村支部書記劉庭傑當場拍板,樓房安裝電梯,配建老年公寓,其它問題逐一徵求村民意見後再投票決定。讓群眾真正受益,而不是受損,河南各地杜絕面子工程,不搞“一刀切”。洛陽今年新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00個,市委要求算清“投入、土地、産業、就業、收入”五筆賬,確保農民利益最大化。濮陽提出“三個不批”:沒有群眾基礎不批、沒有建設規劃不批、沒有主導産業不批。

    河南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穩妥解決社區居民各項社會保障。新鄉為暫時無力建房的困難群眾在社區配建廉租房。去年臘月二十三,新鄉縣後辛莊村崔法其等23戶困難農民,鞭炮聲中搬進了100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新居,第一年免費居住,第二年開始每月僅交30元。舞鋼市先行探索農村養老保險改革,男60歲以上、女55歲以上的投保農民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受益群眾2萬多人。河南還規定,對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居民,在保留原承包田的基礎上,可自願選擇登記為城鎮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

    政府管理和服務體制改變,鄉情親情文化紐帶不斷。吃過午飯,長垣縣農民趙忠文散步來到南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不用5分鐘就領到300元的醫療補助。這裡勞動保障、農業科技、合作醫療等8個窗口一字排開,農民可“一站式”享受33項公共服務。縣委書記薄學斌説,16名鎮機關業務骨幹在社區A、B崗輪換,為的就是確保不耽誤群眾辦事。在新鄉縣三村合一的祥和社區,鎮正科級調研員孔繁鑫擔任黨總支書記。像他這樣,新鄉鄉鎮機關2/3人員已經下派至社區。河南將出臺具體政策,創新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形式,鼓勵在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村社區組建黨總支(或黨委)以及社區管委會,逐步實現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轉變。河南省人大常委、鄭州大學教授董廣安調研了近20個社區發現,由於基本實行了以村為單位集中居住,傳統的農村親情鄉情文化得以傳承,加上現代化的管理服務,農村社會穩定基礎更牢。

    突出統籌

    就業不離土,安居不離鄉,農村內生動力增強

    到目前,河南新型農村社區已經啟動試點近2000個,初步建成近400個。國務院參事、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馬力調研後深有感觸地説,由於堅持土地收益歸農民,河南正在探索繼“離土離鄉”、“離土不離鄉”之後的第三條城鎮化道路,即“不離土不離鄉、只進廠不進城”的城鎮化。先行先試實踐證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正成為城鄉統籌的結合點、城鄉一體的切入點、農村發展的增長點。

    土地資源集約利用,“三化”發展後勁很足。在推進較早的新鄉市,已經新復耕宅基地2.5萬畝,全部建成後可以節約24萬畝土地。平頂山預計可節約土地46萬畝,是現有自然村佔地面積的一半。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測算,目前河南農村人均住宅佔地248平方米。如果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使之減少到200平方米,就能騰出400多萬畝地,這些土地用於縣域經濟發展,不僅可以實現供求平衡,而且成為農民就近就業的堅實基礎。

    城市要素流入農村,農村發展動力增強。孟電集團范清榮、范海濤父子富而思源,回報家鄉,出資1億元支持南李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每戶群眾無償建設一套270至290平方米的“疊加別墅”。鄭州市上街區山區散居的5000多貧困農民,在當地政府和居易集團幫助下,整體搬遷到了新型農村社區,村民年收入增長了3倍。河南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活動,9000多家非公有制企業,在新型農村社區投資已近百億元,基礎設施捐建、整村置換搬遷、村企融合共建多種模式競相發展,企業投身新型城鎮化熱潮涌動。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擴大內需基礎更實。延津縣榆東社區的農民入住後,家庭設備用品、交通通信費用增加了8倍和16倍。新鄉市長王戰營説,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19億元,拉動農民建房、裝修等投資消費193億元以上。據測算,到“十二五”末,河南城鎮化率達到48%以上,可帶動1萬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和數以千億計的消費支出。

    農民居住環境改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河南各地廣泛開展“清潔家園行動”,新型農村社區環境衛生有人有錢管,“村(居)收集、鎮(街道)運輸、市(區域)處理”垃圾處理機制正在形成。社區普遍配建高標準文化設施,各級文明單位還幫建文化大院2700個。早上廣場公園健身,晚上文化中心聽課,閒時圖書館裏看書,漸成河南農民新時尚。

    河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日新月異,新型城鎮化體系“前四節火車”也在提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縣域城鎮承載承接功能增強。鄭州將規劃和建設千萬人口的鄭州都市區,目前正在以交通道路、生態廊道、産業集聚區等六方面為抓手,掀起新的城鎮化高潮。河南10個城市新區規劃編制完成,鄭州與毗鄰地區等次區域將來要實現“1+5”的高效聯絡和聯動發展。2011年河南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新增城鎮人口約180萬人,設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新增面積約175平方公里。

    新型城鎮化像一座橋,貫通了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去年河南汽車、電子信息等六大高成長性産業增加值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2011年全省外貿總額直接跨過300億美元大關,打破了多年來進出口總額長年徘徊在200億美元以下的局面。糧食生産也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再獲豐收,連續8年增産、連續6年超千億斤。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優質糧比重達到75%以上。

    馬克思説:“現代化的歷史就是鄉村城市化的歷史。”如今,中原城鄉正在探索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承載了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百姓的殷殷期盼,凝聚了千百萬河南幹部群眾的智慧汗水。萬涓成水,終有大河奔涌。靜悄悄的探索,靜悄悄的創新,河南務實發展穩步前行!

 
 
 相關鏈結
· 河南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實施以來已經初步顯現效果
· 河南2011年工業固定資産投資逾9000億 同比增34%
· 河南省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河南:推廣農業科技 促糧食增産豐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