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內首個文化保稅區落戶北京 文化保稅如何實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8日 07時27分   來源:人民日報

    國內首個空港“文化保稅區”——北京歌華“文化保稅區”項目日前正式落戶北京。文化産品如何保稅?“文化保稅區”又將如何助力文化産業大發展和文化産品“走出去”?

    大型藝術品入關可免除數億稅費

    歌華“文化保稅區”全名為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建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內,以園中園的形式建立,為國際、國內文化生産、傳輸、貿易機構提供專屬保稅服務。“文化保稅區”投資總額50億元,預計于2015年全部建成並正常運營,年營業額將超過500億元。

    負責中心運營的歌華集團總經理李丹陽介紹説,天竺綜合保稅區享有的“免證、免稅、保稅”優惠政策,都將被應用在文化産品貿易方面:區內企業自由文化貿易;國內文化産品、原材料進區退稅;國外文化産品進區中轉及存儲免證、保稅、交易免稅;外貿及合資文化貿易、仲介、生産企業特許入區。

    “在保稅區內,文化企業可以省錢省時間。”李丹陽舉例説,一場高水準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拍品總估價動輒近10億元,按照規定,境外藝術品入境正常報關,需要先交30%以上的關稅、增值稅等,數億元的資金佔壓對企業來説是個不小的負擔。“這也是此前國際重量級大型藝術拍賣和展覽很難登陸中國的一個原因。”今後,在“文化保稅區”內,可免除這30%以上的稅費,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服務費。

    再比如,一部中國製作拍攝的電影膠片拿到海外去做後期加工,加工出來的膠片在沒有經過技術和內容審查的時候仍然是半成品,以前,這個半成品在回國入關時也要比照成品電影履行海關手續並徵稅。有了“文化保稅區”,文化企業及其産品能在保稅區內享受免進出口許可證的待遇,省掉一部分報關環節。

    加速中國資本參與國際文化産品製作

    文化産業界人士尤為關注文化商品交易的功能。“因為缺乏專業的服務機構等,《阿凡達》等國際大片能讓中國企業參與的環節,只剩下了進影院分賬等末端環節。國際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設,有望為中國資本深度參與國際文化産品製作提供平臺。”歌華集團總經理助理王昱東説。

    即使從文化藝術國際交流的基本需求來看,在北京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文物、藝術品進出口集散平臺也需求緊迫。李丹陽介紹,目前,我國對外文化藝術交流日益增多,“但是相關服務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例如高端文物、藝術品的通關手續較複雜,導致一些文物、藝術品在進出關前得不到妥善的符合標準的保管、養護。這與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的定位有很大差距。”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説,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要積極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成為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的對外文化貿易服務平臺,並不斷探索和挖掘新的政策需求點,為逐步完善相關對外文化貿易扶持政策、構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體系提供借鑒。

    據介紹,過去傳統的交易市場,如電影節、藝術節、博覽會、拍賣會等已不能滿足國家間文化貿易競爭的需要,以保稅區、免稅區形式出現的新一輪競爭正在拉開序幕,瑞士、倫敦、紐約、新加坡都已建設了一定規模的文物藝術品保稅區。(記者 余榮華)

 
 
 相關鏈結
· 青島港牽手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共建鄭州“無水港”
· 福州保稅港區(一期)16日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 內陸首個保稅港區——重慶寸灘保稅港區全面建成
·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開港運營8個月産值超百億
· 保稅港區聯手煙臺港助力山東藍色經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