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19日電(記者 康淼 胡蘇)正在福建石獅舉行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展現出兩岸業界交流合作的一些新趨勢:歐美經濟的不景氣導致大陸與台灣的紡織服裝業出口都在下滑,這一嚴峻形勢促使兩岸紡織服裝業加緊“抱團取暖”,雙方已開展産學研對接、標準制訂等深度合作。
由福建省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台灣紡織業拓展會聯合主辦的海博會于4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石獅舉行,它已成為觀察兩岸業界合作的風向標。本屆海博會是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舉行的,外需的萎縮成為兩岸紡織服裝業界面臨的共同問題。
據中國國際商會紡織行業商會信息部主任劉彥威介紹,今年1、2月,大陸的紡織品出口都是負增長,其中2月份出口量更是近年來的最低,3月份有所反彈。整個一季度,大陸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500億美元,同比增長2.9%,這個增速跟以往相比大幅下滑。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大陸企業景氣指數為127.3,比去年四季度微降0.5;其中化纖、紡織等行業被列入不景氣區間,景氣指數小于100。
台灣受歐債危機的衝擊則更加明顯。“台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海島型經濟,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今年前2個月,台灣紡織業出口同比負增長10%左右,很多紡織企業虧損。”台灣針織産業聯誼會會長陳鐵漢説。
在拓展歐美市場不順利的情況下,台灣業界對大陸市場寄予了厚望。本屆海博會上,台灣紡拓會等機構組織臺元紡織股份、弘康國際股份、友良高科技紡織等20多家台灣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參會,尋找大陸合作夥伴。
台灣寶萊實業有限公司總監陳頡説,以前台灣紡織業企業更多采用獨資設立工廠的形式投資大陸,生産的産品主要是外銷到歐美等地。現在出口面臨困難,所以臺商對開拓大陸內需市場的興趣很大。很多臺商開始與大陸業界合資設立工廠,借助大陸企業的渠道優勢。
“我們也已經與一家廣州的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很快將在福建石獅合資成立一家公司,把台灣的工廠都搬到這裡來。”陳頡説。
兩岸業界加快合作的效果也逐步顯現。台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説,去年,台灣紡織品對大陸出口量增長了9%。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有所加快,達到10%。今年開始,ECFA效應將更加顯現,列入早收清單的136種紡織品中有125種今年關稅降為零。
海博會組委會主要負責人、石獅市委書記張永寧説,兩岸紡織服裝業正朝著深度對接的方向發展,海博會要打造成為兩岸業界深度對接的平臺。未來兩岸紡織服裝業合作的空間還是很大,前景值得看好。
在本屆海博會上,台灣高校直接與大陸紡織業界對接也成為兩岸合作的一個新趨勢。海博會組委會專門設立了一個産學研對接館,台灣輔仁大學、台南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等高校參展。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董事會辦公室陳秋娟告訴記者,他們帶來的水溶布和不織布技術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為吸引大陸紡織服裝業界的注意,他們還直接從台灣帶來了模特進行展示。
除了産學研對接,兩岸合作制訂行業標準的動向更值得關注。海博會期間,綠能纖維聯盟宣佈成立,這是由兩岸10多家企業組成的行業組織。綠能纖維聯盟成立後馬上就與英國標準協會簽約,開展合作。
作為綠能纖維聯盟主要會員之一、台灣紡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胡詠欽説,綠能纖維聯盟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兩岸業界合作,制訂低碳紡織品的標準,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