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在困難的日子裏,內蒙古東部的興安盟慷慨解囊送上大米,幫助西部的鄂爾多斯市老百姓渡過難關。今天,率先富裕起來的鄂爾多斯市,又伸出援手,幫扶較為貧困的興安盟走上新的發展之路。
興安盟和鄂爾多斯市這兩個一東一西、遠隔千里的盟市再一次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共同邁開了“心手相牽、共謀發展”的新步伐。
“排頭兵”牽手補短板,創新發展路徑顯實效
興安盟與鄂爾多斯市,這兩個人口、面積均相差無幾的地區,一個窮得遠近皆知,一個富得聲名在外。
鄂爾多斯市能源富集,近幾年來,始終以自己獨有的優勢領跑內蒙古經濟。興安盟礦産資源貧乏,各項經濟指標已多年在自治區12個盟市中墊底。2010年,鄂爾多斯市地方財政總收入達538億元,是興安盟的24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為興安盟的2倍以上。在經濟增速連奪全國八連冠的內蒙古,發展如此失衡的局面不但顯得極為不協調,而且成了制約內蒙古全區經濟發展的短板。
自治區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興安盟的發展,2010年8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了“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的重要戰略決策,決定借助鄂爾多斯市産業、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幫助相對落後的興安盟擺脫貧困,將興安盟打造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新型煤化工、新型能源、有色金屬冶煉、綠色食品加工“四大基地”。內蒙古明確提出,力爭在3年內使興安盟人均可用財力達到自治區東部盟市平均水平,5年內使興安盟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接近全區平均水平。
由領跑內蒙古經濟的排頭兵鄂爾多斯市幫扶欠發達的革命老區興安盟,是內蒙古發展史上的一個創新做法。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表示:“加快興安盟發展是全區重要而緊迫的共同責任。近年來,內蒙古發展態勢很好,但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非常突出,特別是興安盟與全區的發展差距越拉越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自治區東西部發展,必須首先解決好興安盟的發展問題。”
一場聲勢浩大、規模空前的對口援助興安盟發展的行動就此展開。2010年10月10日,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首批政府援建項目開工奠基和企業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興安盟烏蘭浩特舉行。此次活動共有19家鄂爾多斯市企業與興安盟簽訂了五大類共37個項目,總投資1200億元,涉及工業、礦産勘查、旅遊開發、民生事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2011年,來自鄂爾多斯市的企業共在興安盟投資開工項目19個,總投資315億元,佔興安盟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投資總額的30%,成為助推當地經濟提速發展的強勁動力。興安盟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財政收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等4項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列全自治區第一或第二位。特別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30億元,是當地此前30年總投資額的47%。財政收入完成30億元,增長35%。
優勢互補,把興安盟特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興安盟發展緩慢,主要是落地項目少,大項目、好項目短缺。為此,鄂爾多斯市“切中要害,對症下藥”,秉承項目先行、産業先抓的思路,充分發揮鄂爾多斯市企業家、工業項目、資本的集聚優勢,幫助興安盟謀劃、設計、建設了一批重點工業項目。
2011年對於興安盟來説,是播種的一年。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羊毛羊絨集散地,每年羊毛羊絨交易量達1萬餘噸,其中羊絨年交易量達500余噸,交易額2億元左右。長期以來,這一特色優勢並未在興安盟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産業鏈。對口支援開始後,鄂爾多斯集團在這裡興建了年産40萬件羊毛羊絨製品項目,憑藉鄂爾多斯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把興安盟的羊絨羊毛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在烏蘭浩特市工業園區,化肥、PVC、鋼結構、制藥、羊毛羊絨加工、釀酒等企業紛紛落戶。同時,在鄂爾多斯市許多大企業及時“出手相救”的情況下,興安盟的傳統釀酒、絨毛加工等行業的眾多企業,被陸續“盤活”。
“如果沒有對口支援,我們這個企業就不可能起死回生。”坐落在烏蘭浩特市的內蒙古聖華新藥業公司的生産經理李鳳彪説,這個新型原料藥加工企業2005年建成後,僅在當年生産了3個月便因資金短缺而停産。2010年,鄂爾多斯烏蘭集團響應政府號召收購了企業股權,還清了企業1億多元的外債後,于2011年7月恢復生産。目前,企業已形成年産2萬噸高純度醫藥級無水葡萄糖的生産能力,原企業350多名下崗多年的職工也被重新安置就業。
“我們利用兩地的優勢互補性,把興安盟特有的資源做大做強,今後即使對口支援工作結束,這些産業還能繼續為當地造福。”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辦公室主任張世旺説。
2012年,自治區將加快建設興安盟—鄂爾多斯工業園區,將園區建成興安盟非資源型産業集聚和産業轉移的重要基地,還將把鄂爾多斯本市商業銀行引入興安盟,建設興安盟國有資産投資公司。針對興安盟招商基礎薄弱、招商能力不強的現狀,鄂爾多斯市將利用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已有的招商優勢,打造鄂爾多斯—興安盟招商共同體,讓更多的招商成果惠及興安盟。“今年,對口支援要取得實質性成果。”張世旺説。
隨著交往增多,兩地還開通了支線航班。2011年,烏蘭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1.6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0%;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60%。興安盟發改委副主任劉建東説,鄂爾多斯市“揣著”資金、“帶著”企業的援助,已成為一種“示範效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聞訊而來”。
援建領域拓寬,幸福惠澤民生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鄂爾多斯對口支援興安盟戰略決策以來,在為興安盟量身打造現代産業發展基礎、積極配置發展資源的同時,還制定並落實了差異化的政府援建措施,將大量資金用在興安盟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上,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強有力保障。2012年的對口援建工作,將著力從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改善民生幾方面入手。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雲光中在談到對口支援興安盟時説:“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都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只有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提高了,才能説明我們的發展是成功的,有實效的。項目援建是一個車輪,民生優先是另一個車輪,只有兩輪驅動相輔相成,才能取得真正有成果的勝利。”
多年來,興安盟許多年輕人飽受就業難題困擾。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決策作出後,兩地政府迅速建立勞務對接合作關係,鄂爾多斯市對口援助招聘會先後5次走進興安盟,92家企業先後提供了14797個就業崗位。
目前,赴鄂爾多斯轉移就業的興安盟年輕人已超過3000人,他們的平均工資水平比興安盟高出650元。同時,赴興安盟“招賢納士”的鄂爾多斯企業達到106家。如今,鄂爾多斯市已成為興安盟最大的勞務輸出基地。
同時,鄂爾多斯市以不斷提高當地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為目標,積極支持興安盟的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對口支援行動伊始,鄂爾多斯市就決定把對口支援資金重點投向民生領域,全市計劃拿出15億元用於興安盟改善重大民生和重要基礎設施。
一年多以來,所確定的24個民生項目已開工建設18個,計劃總投資31.6億元,已完成投資10.3億元,涉及市政、路橋、學校、幼兒園、醫院和設施農業等多個方面。政府援建項目正在按照“兩年鋪開、三年完成”的目標積極推進。
興安盟盟委書記王程熙説:“對口支援以來已經有一批民生項目投入使用,這讓興安人民看到了加快發展、走出貧困的希望。這些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教育、文化體育、農牧業生産設施等多個領域,分佈在全盟各個旗縣,建設成果將惠及全盟百姓。”(記者 汪波 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