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記者 樊曦、齊中熙)27日,慶祝201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700余名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各行各業的先進生産者代表聚首北京。
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源泉,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無論任何時代,“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光榮,勞動創造偉大”始終不會改變。
勞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
過去的上海港碼頭,人力裝卸木材經常出現事故。如今,現場無需指揮,吊車無人駕駛,一個個集裝箱按電腦程序設置被依序吊放在堆場上。這是全國勞模、上海港“抓斗大王”包起帆攻克港口信息化頂尖技術帶來的驚喜。
從碼頭工人到科技發明家,30多年來,他已經獲得130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其中國際、國內專利41項,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累計為國家創造4億多元的經濟效益。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共和國取得的每一份成績與進步,無不凝結著廣大勞動者的辛勤勞動。他們就是千千萬萬個包起帆,在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默默貢獻著微薄而又偉大的力量。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六礦大學生採煤班就是我國480萬煤礦工人的代表。12名大學生採煤工,全年24小時輪流值守在千米井下,不僅成功駕馭了我國第一套全自動綜合採煤設備,還對這套設備進行了13項技術革新,累計安全採煤400多萬噸。
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職工實施的技術革新項目達230萬項,發明創造84萬項,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34萬項,獲得專利17萬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780億元。
“中國的發展證明,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穩中求進,更要充分依靠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和力量。”中華全國總工會新聞發言人李守鎮説。
一代又一代勞模和先進工作者,通過他們的事跡激勵人、鼓舞人、感召人,勞模精神薪火相傳
“當代雷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工人郭明義,30多年來默默堅守雷鋒信念,堅持長期義務獻血,志願捐贈遺體和器官,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為300多戶困難家庭帶來希望。
直到今天,只要不外出參加活動,郭明義在堅持善舉的同時,仍然會早晨4點多起床,步行40多分鐘,走十幾裏山路來到礦山採場,提前兩小時查看採場路況,佈置公路檢修任務,因為“有很多雙眼睛在看著我”。
“這是我應該做的”——雷鋒日記中一句平凡而閃亮的話語,已經深深沉澱在郭明義數十年如一日勤奮工作、踐行善舉的行動之中。
心中有榜樣,奮鬥就有力量。一代又一代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用他們的精神和行動激勵、鼓舞、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
全國勞模李影就是一位在平凡崗位上甘於奉獻的“80後”。2005年10月,24歲的李影從蘇北老家來到上海龍潭小區29號公共廁所工作。幾年的努力,硬是把一個設施簡單、環境潮濕,時時還會泛起陣陣氣味的公廁變成了一個“花園”。
如今,走進上海市滬太路龍潭小區,你就會發現一座與眾不同的“花園”公廁:門前紅磚小道,鮮花盛開;屋內明亮整潔,還飄著淡淡的檀香。
“這是我應該做的。”李影説,“作為一名勞動者,自己不嫌活臟,也不怕事小,因為勤奮勞動最光榮,服務群眾最快樂。”
成就任何一項偉業都離不開勞動。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要唱響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創造的價值的時代主旋律
今年82歲的全國勞模、中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戲稱自己是80多歲的“80後”。現在,他仍然深一腳、淺一腳地勞作在田間地頭,實踐著自己的雜交水稻之夢。
“去年畝産已經達到926公斤,希望今年達到940-950公斤,明年970-980公斤,再有一年,力爭突破1000公斤。我這叫‘矮子爬樓梯,一步一步走’。”老人的聲音,沙啞中透著堅定。
從“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到千米煤井下操控我國第一套全自動綜合採煤機的大學生採煤班;從“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淘糞工人時傳祥,到“80後”公廁保潔員李影;從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到一心要研究出高産水稻,讓老百姓不再挨餓的袁隆平……這些勞模、先進的名字永遠刻進了共和國的豐碑。
“從新中國艱苦初創一路走來,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勞動者、勞動模範始終是時代的領跑者,是引領時代蓬勃向上的中堅力量。他們用執著的精神、辛勤的汗水澆築著共和國的大廈。” 李守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