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銘記歷史 珍愛生命--四川防災救災應急演練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1日 19時3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5月11日電(記者黨文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週年前夕,四川省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防災救災應急演練,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四週年。

    演練讓我們勿忘歷史

    5月11日下午,位於成都崇州的主演練場內,濃煙滾滾。因為“地震”的破壞,“震中”附近地區通信、電力、交通中斷,情況不明,形成“孤島”。隨著轟隆隆的機鳴聲,成都軍區某陸航團5架直升機飛臨震中上空,向地面空投食品、飲用水、衣被等生活物資。水上分隊從味江大橋下出發,建起了承載60噸的浮橋,組織被困群眾從浮橋上安全轉移。

    陸路搶通分隊趕到受阻路段,一塊巨石擋住了去路,現場指揮員當即決定對巨石進行爆破,幾聲巨響,巨石瞬間破解,主要障礙得以排除,大型工程機械得以順利開進,受損路段很快被打通。

    現場緊急搶險的同時,“災區”基層幹部和志願者也正組織千余名群眾和學生向安置點轉移。臨時安置點已經搭建了150頂群眾生活帳篷,設置了救災物資儲備發放庫、醫療點、警務室等管理和服務場所,開設了應急充電站和飲用水、飲食、淋浴供應點,設置了移動廁所,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受災的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演練從下午兩點開始,持續約4小時。分演練點江油市九嶺鎮、綿竹清平鄉,分別開展了堰塞湖除險、地質災害應急避讓的次生災害處置演練。演練組織上萬人參加,動用包括飛機、各類救援車輛、衝鋒舟、特種設備等800多臺。

    此次演練,提振了四川人民應對各類災害的決心和信心,也通過大演練活動進一步總結和發揚了我們應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經驗和方法,把演練作為最生動、最直接的防災救災培訓全面推行,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防災避災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自然巨災的能力。

    演練提高社會防災減災意識

    四川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危害大。嚴峻的形勢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繃緊防災應急這根弦,都不能放鬆防災應急工作。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實踐和大量國內外抗災案例告訴我們,有效應對突如其來的各種自然巨災,常態下政府主導的全域全民防範非常關鍵,災害來臨時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公力救助能力、公眾自救互救能力至關重要。

    按照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這是一次在四川全省範圍內舉行的大演練活動。大演練範圍廣、科目多、規模大、參加人數多,演練針對性強,在四川省屬於首次。大演練活動總體上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省、市(州)、縣(市、區)分別組織開展一次綜合性演練或應對本區域易發頻發災害的集中演練,主要檢驗政府的組織救災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著力提高公共救助能力。二是組織以學校、企業、社區群眾性避災避險疏散和集結逃生演練,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尤其是學校將實現防災避災演練的全覆蓋。

    演練繃緊防災應急之弦

    演練是一種生動直觀的教育培訓方式,根本目的是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實現途徑是學、演、練結合。近年來四川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同時這種宣傳、培訓過程也是大演練活動的準備過程。在過去的40年裏,四川已有效應對爐霍7.6級、松潘-平武7.2級、汶川8.0級等120余次破壞性地震,民眾防震減災意識正逐步增強,社會綜合防禦能力不斷提高。

    上世紀70年代初,四川成立了地震辦公室,與國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隊合署辦公。40年來的不斷投入和建設,四川已初步建成了專業固定地震臺385個,流動觀測點328個,地方地震臺88個,宏觀異常觀測點477個,5個市州建成數字化監測臺網,11個市州建立區域監測臺網,3個市州建成實時共享臺網,成都市還建成全國首個中心城市烈度速報臺網。這些覆蓋全省的地震監測網絡,實現省內3.5級以上地震2分鐘內自動速報、10分鐘內正式速報,讓監控能力和速報水平大大提高。

    同時,四川在經歷了汶川大地震後,還先後組建了綜合災害救援隊、武警四川應急救援隊、高原衛生應急支隊、民兵應急通信保障大隊等。綿陽、攀枝花、涼山等17個市州、56個縣區還組建了應急救援隊伍。目前,四川地震災害專業救援力量逐步壯大,地震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明顯提高。

 
 
 相關鏈結
· 四川舉行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合練
· 劉奇葆蔣巨峰視察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準備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