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以人為本 以防為主 四川推進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2日 07時29分   來源:人民日報

    5月6日,四川省北川地震監測中心正式與省網聯通,標誌著該中心將能監測到北川縣及周邊地區1.5級以上地震,提前3年實現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報網的目標。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來的四年間,極重災區北川縣已陸續建成地震監測中心、測震臺、強震臺、地下水監測站、GPS觀測站等“一中心九台站”,具備了為防震救災提供可靠依據的綜合功能。

    天災難以避免,經驗彌足珍貴。經受了“5·12”特大地震磨難和洗禮的四川,科學總結、運用抗震救災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政府主導,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5·12”特大地震發生以來,心繫災區人民、運籌抗震救災的中央領導同志,始終關注、部署著防災減災工作。

    2008年5月17日,地震發生後第五天,胡錦濤總書記在四川召開抗震救災工作會議時指出,要嚴密關注震情,深入開展防震知識的宣傳普及,加強對余震的防範,避免造成新的損失。要加強對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確保水庫大壩等重點設施安全運行,防止發生次生災害。6月16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十九次會議,研究防範地震次生災害工作。

    伴隨著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進程,一系列防災減災及其相關政策法規相繼出臺。2008年9月,《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公佈,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同步出爐;當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防震減災上升到國家法律高度;次年3月,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佈消息,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2011年11月,國務院發佈《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對“十二五”期間的防災減災工作作出部署。

    四川的響應緊鑼密鼓,步伐堅定有力。2009年8月,《四川省城市防災避險綠地規劃導則》發佈,將防災救災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軌道;2011年5月,省政府發佈《四川省2011年地質災害防災預案》,10月發佈《四川省“十二五”防災減災規劃》……以科學規劃為指導,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全面展開。

    綜合災害救援、高原衛生應急、通信供電保障……專業性應急救援隊伍陸續組建;防災減災應急機制普遍確立。迄今,全省21個市州和絕大部分縣、市、區均設立了政府應急辦,省級主要部門大都明確或建立了應急管理職能處(室);省政府應急辦還分別與四川省軍區、成都軍區相關部門建立了駐川部隊和直升機緊急調用機制,軍地協同聯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依託公園、廣場、體育場館、學校操場,四川各地新建、改建了一批避難場所和緊急逃生平臺,多數學校確定了避險逃生路線和方法,建成了救災物資儲備網絡。

    群測群防,構建監測預警網絡

    “只要連下兩天大雨,就要組織轉移。”都江堰市虹口鄉紅色村村民、塔子坪滑坡監測責任人袁茂倫從2008年5月起,就開始參加防災避災培訓,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地質災害專家”。

    防災的要害是避災,避災的要害是預警。像袁茂倫一樣,在地質災害易發區,許多村幹部和村民都是災害監測員。2010年8月11日晚,正在值班的九寨溝縣玉瓦鄉監測員澤裏多吉看到溝渠突然斷流,第一時間發出預警。接到預警的玉瓦鄉玉瓦寨村300多名村民,在4分鐘內緊急轉移到高處。不到5分鐘,泥石流奔涌而至。

    “以前選監測員,不少鄉村有應付心態。現在都是專門選人進行培訓,‘人人都是監測員’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各鄉各村。”成都市地質環境監測站高級工程師張志明説。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以村為單位開展培訓,並通過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實現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群眾的基本培訓全覆蓋。“地質災害明白卡”上,有詳細的避險基本知識,還有監測員、村委會主任、衛生院的聯絡電話以及逃生路線、臨時安置點。

    2010年8月13日,受強降雨影響,都江堰市龍池鎮突發泥石流。成都市國土資源局的技術人員緊急趕到現場後了解到,暴發泥石流的災害點超出原來掌握的範圍,但所有群眾都已轉移到相對安全地帶。“村民的自救行動為後續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這説明防災減災培訓確實取得了實際成效。”張志明説。

    以防為主,築牢抵禦災害基礎

    2010年8月13日淩晨,綿竹市清平鄉突發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379戶房屋受損。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在泥石流暴發之前,啟動了防災預案,有關部門組織3000余名群眾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

    此次成功避險中,防災預案的科學運用、集中居住點的建設功不可沒。

    早在2008年9月,四川省就有200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被列入重大隱患繼續治理的工程名單。防治工程陸續竣工,築起一道道保衛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屏障。“治與不治大不一樣。”北川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龔安虎感觸頗深,幾十個治理項目竣工,讓受威脅區域的群眾在2010年汛期睡了個安穩覺。

    截至目前,四川已公佈3675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措施落實情況。每個隱患點均建立了防災預案,發放了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避險明白卡。這些地質災害隱患點分佈在全省21個市州,覆蓋目前已查明的地災隱患點。

    在梳理“5·12”地震救援工作經驗教訓後,2010年,成都市在全國率先開建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一期工程67個子臺已于當年下半年投用,地震發生後,可在10分鐘內精準定位區域震情。“不僅要知道震級、震源深度等關鍵要素,更要在幾分鐘內掌握不同區域的破壞程度。”成都市防震減災局局長肖壓西説。

    汶川特大地震4週年前夕,一場有1200萬餘人次參加的規模空前的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在四川全省範圍展開,以大演練為標誌,四川防災減災工作將以領跑的姿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鏈結
· 四川達州實施“萬名幹部直接聯絡服務群眾”
· 四川省與新加坡合作建設新川創新科技園正式開工
· 在四川省紀念中國共青團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 四川省紀念中國共青團成立9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