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三分法”治水思路實現農業用水綜合效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3日 09時0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5月13日電(記者 任瑋)乾旱缺水的寧夏堅持“北部節水、中部調水、南部開源”的“三分法”治水思路,大手筆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過去5年用110億元投入有效完成了農田灌排設施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節水灌溉面積推進任務,實現了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飲水安全以及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綜合效益。

    據自治區水利廳介紹,近年來,寧夏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分區佈局、因地制宜。在北部引黃灌區“節水、挖潛”,重點建設了一批節水和排澇工程,改造中低産田,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在中部乾旱帶圍繞“水源、特色”做文章,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增加了旱作節水農業面積;在南部山區“開源、增效”,開展庫井灌區高效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構建了“庫、壩、窖、池”聯用的高效生態節水農業體系。

    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畢廷和説,過去5年是寧夏曆史上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最高的一個時期,全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完成投資110億元,累計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60.3萬畝,新增旱作基本農田和節水灌溉面積分別為200萬畝、30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24.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319平方公里。

    同時,寧夏的引黃取水量、耗水量相比5年前分別減少了4.06億立方米和3.6億立方米。在灌溉面積增加、用水量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全區糧食産量連年豐收,2011年寧夏産糧359萬噸,實現了糧食産量八連增。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農業産業化發展的緊密結合,使寧夏的農業種植結構由單一的糧食作物向高效型産業轉變,以硒砂瓜、馬鈴薯、釀酒葡萄為代表的高效節水特色農業發展迅速,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增長到2011年的5380元,增幅連續4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此外,200萬飲水不安全的農村居民,通過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吃上了放心水。

 
 
 相關鏈結
· 廣東將治水範圍從珠江流域擴展到全省主要流域
· 國際組織人士關注並高度評價中國治水興水舉措
· 吉林省將掀起治水興水新高潮 重點抓好8方面內容
· 黑龍江省2012年再投180億治水 建設“四大工程”
· 2011年全國貫徹中央一號文件治水興邦工作紀實
· 治水興水新篇章:夯實三農基礎 保障糧食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