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齊中熙、樊曦)鐵道部日前正式公佈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這是近年來,鐵路在引入民間資本問題上決心最大、開放程度最高、內容最具體的一個實施細則。從鐵路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鐵路企業改制重組等各方面,對民間資本開放。意見的出臺,能否打破鐵路行業壟斷,激發民間資本促進鐵路系統改革的活力?
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鐵路有何現實意義?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國家重要基礎設施。投資鐵路項目是我國關鍵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重要宣示,是大量民間資本的一個出口,有利於喚醒民間資本的活力。
當前,許多民間資本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游離實體經濟,變成炒資産的“遊資”和“熱錢”。民間呼籲打破壟斷、放寬準入的呼聲日高。
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認為,我國幅員遼闊,客流量大、客流分散、運距長等國情決定了鐵路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項目雖然投資量大、回報週期長,但是收益穩健,風險偏小,對民資並非沒有吸引力。
除了拓寬民間投資渠道,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鐵路領域也將對緩解鐵路建設資金緊張起到積極作用。
自2011年以來,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鐵路自身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全國鐵路無論從投資力度還是建設進度都受到較大影響,一些工程緩建、甚至停工。
按照鐵道部計劃,今年將安排固定資産投資50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000億元。但今年前4個月,這兩組數字只完成了896億元和71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約50%。
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介紹,長期以來,鐵路建設資金以政府投資為主。自2003年到2010年鐵路建設高峰期,鐵路建設項目批復投資總規模超過4萬億元。他表示,雖然回報期較長,但鐵路項目尤其是熱門線路也具有回報穩定、長期向好等優勢,特別是今後建設到一定時期,各條鐵路線連線成網,其規模集約的優勢還將突顯。
開放民間資本困難何在?
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鐵路領域,鐵路已經打開了一扇門。在鐵路外圍企業,包括工程建設、裝備製造業,以及個別專屬鐵路線,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融入民間資本。像中國中鐵、中國南車、大秦鐵路等均在海外或國內上市。但民間資本是否真願意投資到鐵路長大幹線建設領域中,還需要相關配套措施的進一步完善。此外,對鐵路全面開放,社會上仍有一些疑問:
鐵路系統是否真的願意把所有鐵路線路,特別是預期盈利能力較強的線路全面開放給民間資本?
民間資本真正進入鐵路領域後,能否在工程建設、經營管理上擁有與其股份相對等的話語權?
在龐大的鐵路網內,各鐵路局分地域管轄,跨區運營的業務如何合理結算?
另外,由於鐵路平時以低於成本的運價承擔大量國家公益性運輸任務,這部分損失如何清算?
對這些疑問,此次意見特別明確,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按照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在鐵路市場準入條件、財務清算辦法、運輸管理、項目審批、接軌許可及公益性運輸負擔等方面,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保護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最關鍵的還是要切實轉變鐵道部職能。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加大鐵路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確立鐵路運輸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創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民營企業及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民間資本進入能否“撬動”鐵路系統改革?
鐵路等壟斷行業的改革,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公眾對此充滿期待。中央領導指出,加強市政工程、鐵路、節能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等領域,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此次鐵道部出臺的意見,是各部門中較早公佈的一項實施細則。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強調,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是實現鐵路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鐵路體制改革,加快轉變鐵路發展方式,促進鐵路科學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多年來,全國鐵路系統因自成體系,被有些人稱為“獨立王國”,其運營效率和不盡透明的工作方式頗受詬病。鐵路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有利於鐵路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鐵道部職能的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鐵路領域,將有利於改變鐵路企業股權結構,增加民間資本在鐵路領域的話語權,改變鐵路“一股獨大”和經營管理“一言堂”局面,倒逼國有鐵路改進管理。這對引進先進的企業治理結構,改善鐵路企業經營管理將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能夠成功引入民間資本,不僅能夠改變我國鐵路建設單一的政府主導、信貸投資的投融資模式,更重要的是,民間資本的進入,勢必打破鐵路系統“鐵板一塊”的單一結構,為今後鐵路系統改革注入活力。
為了確保民間資本發揮活力,意見已經明確指出鐵道部門自身改革的方向,包括改進管理和服務,確保各類市場主體獲得公平待遇,以及轉變鐵道部職能,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要求,加大鐵路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