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陣“當—當—當”的樁基聲響起。東海島東簡鎮蔚葎村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菊林一覺醒來,發現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將海面照得波光粼粼。
5月31日,777萬湛江人民期盼已久的寶鋼廣東湛江鋼鐵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遇,全力以赴服務好這個項目,讓她如期建成,如期達産,如期發揮效應,真正成為拉動湛江以及粵西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力引擎。”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興奮地告訴記者,開始邁上廣東區域協調發展快車道的湛江,全市上下早已形成“不怕眼前落後,就怕眼光落後,不怕沒有機遇,就怕錯失機遇,不怕沒有口號,就怕空喊口號”的強烈共識,“豪情滿創大業,五年崛起看湛江”正成為今日湛江最響亮的主旋律。
未來五年,全省主攻區域協調發展
湛江人深知,沒有國家和省裏積極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不可能有這個項目落地的,包括此前的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
“最富在廣東,最窮也在廣東。”對此,“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當家人一點也不避諱。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起步時的1978年,廣東省東西北地區經濟總量佔全省的47.5%,2007年由於珠三角年均增速明顯高於東西北地區,這一比重下降到了20.3%。直到2008年,廣東壯士斷腕般提出了産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戰略,才使得珠三角與東西北地區之間不斷拉大的區域差距開始迎來歷史性的拐點。
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多次坦承,發展不平衡是廣東科學發展最突出的短板。“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必須把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擺到突出位置。
剛剛閉幕的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再次明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廣東實踐科學發展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之一;未來五年,要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全省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珠三角的資金、人力、資源等要素須加速向粵東西北地區集聚。
為此,廣東省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提出分四個階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為縮小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提供可靠路徑。
2011年,廣東省又分別出臺了粵東西北三個地區的區域發展規劃綱要,其中關於粵西(湛江、茂名、陽江)的戰略定位這樣描述:
——全國重化工業基地。依託粵西沿海岸線和深水良港等資源,大力發展石化、鋼鐵、電力、造船等重化工業,構建現代重化産業體系,打造世界級重化産業集群,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化産業基地。
——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依託濱海城市和陸域經濟,加快建設粵西沿海港口群,深度開發和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優化海洋産業結構和佈局,積極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推進粵桂瓊海洋經濟合作圈建設,成為全省海洋經濟示範區。
——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充分發揮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特做優熱帶、南亞熱帶農業,做大做強遠洋捕撈、水産養殖和加工等海洋漁業,全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和海洋漁業基地,建設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
——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努力打造充滿生機活力的沿海經濟帶和特色城鎮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廣東參與東盟等區域合作的重要門戶和橋頭堡。加強與環北部灣經濟區和大西南的對接和合作,打造成為大西南的出海主通道;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成為廣東參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
《綱要》特別明確湛江作為粵西中心城市,要積極發揮龍頭作用,高標準規劃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型海灣城市,同時對湛江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建設現代化鋼鐵基地寄予厚望。
“東西兩翼必須要有一些大項目來支撐,”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也在多個場合闡述。
為了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廣東省醞釀多年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及相配套的《廣東省生態保護補償辦法》也有望在年內開始正式實施。
據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張虹鷗介紹,《規劃》將珠三角地區規劃為優化發展區;把珠三角外圍片區、粵西沿海片區、粵東沿海片區和北部山區點狀片區劃為重點發展區,它們將成為未來廣東的四大新增長極;韶關、梅州、河源的11個縣(市)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以此破除以往片面追求經濟總量、忽視發展協調性的傳統發展觀念,使全省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根本轉變。
“這些政策措施,在今後五年都會逐步得到落實。”在本次黨代會結束後的網談中,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堅定地表示。
兩大項目選擇湛江,是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佈局
湛江人深知,沒有國家積極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省裏大力推動“雙轉移”,也不可能迎來兩大“巨無霸”項目的雙喜臨門。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動工建設,項目總投資696.8億元,形成年産1000萬噸鋼生産能力,建設地點在湛江市東海島。
此前,設計煉油加工能力達1500萬噸/年的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2011年11月18日在東海島開工奠基。該項目總投資590億元,是中國政府與科威特政府在油氣領域合作建設的重大項目。
兩大項目投資“碼”在一起接近1300億元,加上帶動的上下游産業,前景無限。同時,龍騰鋼球、晨鳴木紙漿等重大産業項目相繼開工,湛徐高速、東海島跨海大橋、湛江港集裝箱碼頭等重大基礎設施陸續或即將建成,使得湛江的産業競爭力和發展後勁迅速得到提升。
廣東是鋼鐵消耗大省,卻是鋼鐵産量小省,産能僅佔全國4%,鋼材自給率為40%左右。因為供不應求,各地小鋼鐵廠一哄而上。當時,全省近3000萬噸鋼鐵産能,一半以上工藝落後、污染嚴重、模式粗放,給當地的資源、環境、生活造成極大壓力。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鋻於將鋼鐵生産轉移到有便利的運輸條件,足夠的環境容量,以及靠近資源和市場的沿海地區,使鋼鐵産業佈局更加合理,競爭力更強等戰略考慮,同意寶鋼集團兼併重組廣鋼和韶鋼,新公司總部註冊地設在廣州,主要産品為廣東急需的高檔碳鋼板材,生産基地設在湛江東海島。
廣東省發改委權威人士指出,這是典型的“減量基礎上的上水平”。未來,廣東將繼續推進廣鋼環保搬遷,全省累計壓縮落後鋼鐵産能將至1614萬噸。
2009年8月,為了減輕珠三角的環境壓力,建設綠色廣東,原選址南沙的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定址環境容量巨大的湛江東海島。
“本來,廣州一直是廣東經濟的帶頭大哥,但是近年來在深圳的追趕下壓力比較大,無論是就地保留原有鋼鐵産能還是新上一個大型石化項目,顯然都有利於鞏固其經濟上的龍頭地位。倒推十年甚至五年,這件事都無法想象。別説90億美元,19億美元的項目都不可能由於環保因素而拱手相讓。”學地理出身的廣東省政協常委周永章至今感慨不已。
早在1978年,冶金部就提出在湛江建設大型鋼鐵廠。之後34年間,湛江人一直為爭取鋼鐵基地落戶做著努力。“十一五”以來,湛江共投入100多億元,啟動了包括東海島跨海大橋以及廣東史上投資最大的水利項目鑒江供水樞紐工程等建設,1萬多名東海島居民整體搬遷,只為“築巢養鳳”。
湛江鋼鐵項目建成後,還將與相鄰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無縫對接,聯合編制東海島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建立鋼鐵、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産業和循環經濟園區,將湛江東海島打造成為生産清潔、資源節約、低碳發展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記者 羅艾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