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4點剛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崇上村的村民活動中心裏,鑼鼓喧天、嗩吶聲聲,村樂隊正在集訓。戲臺上拉著橫幅“新華書店流動售書服務點”,陽城縣新華書店正在這裡送書進村。戲臺前,100余種圖書平擺在臨時搭成的平臺上,供村民挑選。
72歲的村民霍天仁,拄著拐杖,用手中的“購書卡”換購了一本《中學生獲獎作文選》。“這是給我孫子選的。”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老霍是村裏的低保戶,換購用的“購書卡”,得益於市裏的“文化低保”工程。
從2008年開始,晉城市在全市範圍內針對貧困村、城鄉低保戶和聚居農民工實施“文化低保”工程,送戲、送電影、送“購書卡”、建農家書屋、建農民工活動室。
“‘文化低保’讓老霍這樣的困難戶買書容易了。”陽城新華書店常務副總經理杜擁軍介紹説,“原來村民們買書要跑到縣城,路遠不説,路費和買書都要不少錢。現在送書進村了,路費省了,還有購書卡,村裏買書的人一下子多起來了。去年我們送書進村活動的銷售收入達到32萬餘元,今年預計能達到40余萬元。”
買書的人多了,看書的人更多了。在院內的農家書屋,靠墻放著一排書架,以種植養殖、老年保健和疾病治療類的圖書居多。據介紹,這都是根據村民的要求採購的。中間看書的桌椅圍成一個大圈,八九位村民正在桌前看書。村民劉滿余坐在最靠近門口的位置上,拿著一本《農村也能掙大錢》。他原來是鎮上小學裏的老師,退休後回到村裏,就一直負責管理照看村圖書室。
靠在農家書屋看書掙來大錢的是衛鎖庫,老衛今年60歲,養豬已有6個年頭。前些年,因為不懂技術,豬一生病,他自己也常常急得快要病倒了,要跑到10里外的鎮上去請獸醫不説,有時還找不到人,新出生的小豬崽的成活率也只有60%,所以,常常賠錢。村裏書屋建起來之後,每遇到難題,老衛就跑到書屋去找答案。去年,剛出生的小豬莫名腹瀉,他按照書上講的治療辦法用了一些鏈黴素,小豬沒兩天就精神了。去年他出欄200多頭豬,掙了10萬多元。
崇上村是北留鎮南部的貧困村,全村589戶,1734口人。説起村裏這些年的變化,老村支書馮有茂頗有感觸。從前,村民的文化生活很匱乏,最常見的娛樂活動是打麻將。麻將桌上,賭博的、説閒話的、鬥嘴鬧彆扭的,沒少發生。實施“文化低保”以後,這種情況少多了,村容村貌,包括農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村民的生活豐富了,眼界開闊了,大家有了更多的追求,想幹事的人,有了學習的途徑,更多的人,身邊有了學習的榜樣,積極向上的氛圍形成了,日子也就越過越好了。”2008年,崇上村人均純收入只有3000多元,去年,村裏的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4400多元。
晉城市實施“文化低保”工程,起因于陽城縣蟒河村一位71歲的老人給晉城市委的一封信,反映“一年到頭連場電影都看不上,更不用説看戲了,沒有文化生活,精神空虛,很苦悶……”市委領導看到信後非常震驚。但是,調查到的情況更令他震驚,有的貧困村30多年來沒演過一台戲。
於是,從2008年開始,晉城市委下決心面向全市537個貧困村、11.6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4萬集中居住的農民工實施“文化低保”。 4年來,市縣兩級財政共列支1547萬元,送戲(晚會)1879場,送電影22899場;建設農民工活動室40個,建設農家書屋280余個,配送圖書30萬冊,發放購書補助卡18萬餘張,50多萬群眾從中受益。
“在晉城市,‘文化低保’在黨委政府的統籌下,已成為多部門聯動配合的系統工程:財政部門集中採購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文化部門送戲送電影,農業部門審核貧困村名單,民政部門發放低保對象購書補助卡,住建部門負責農民工文化活動室,郵政部門負責發送黨報黨刊,新華書店負責配送圖書。”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説。
“‘文化低保’是一個‘建文化’、‘種文化’的過程。為貧困農村和困難群眾配套一些基本文化設施,培養一些業餘文藝人才,組建一些自辦文藝組織,傳授一些致富技能技術,都是一個‘播種’的過程,希望這些種子的開花結果,能夠帶動群眾文化的自我愉悅、自我繁榮、自我發展。”作為晉城“文化低保”工程的主要推動者,市委宣傳部長康吉仁不希望這僅僅是鬧一陣紅火、圖一時熱鬧、裝一些門面。
今天,“文化低保”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人心活了。正像之前長達30年沒有唱過一場戲的陽城縣槍桿村黨支部書記吳抗勝所感慨的,鄉親們一下就活泛起來了,心窩子就像被一盞燈給照亮了。(記者 謝國明 劉亮明 張 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