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驚天動地五十年--中國航天固體動力事業發展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4日 18時2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王敏)這是一個奇跡。千年以前,火藥最早在中國誕生。北宋軍官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一種最早的原始火箭。當時民間流傳的是能高飛的“火流星”,是最早的觀賞性火箭。

    這同樣是個奇跡。50年前,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建設成果,中國決定開始研製現代固體火箭。面對國際上的重重封鎖,中國航天人用智慧、汗水乃至血水,在火箭故鄉再次書寫了驚天動地的傳奇。

    篳路藍縷,攻堅克難

    古都西安,在中國航天固體動力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固體發動機專業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邢球痕向記者回憶50年的研製歷史時,依然感慨萬分。

    火箭在我國古代擁有悠久的歷史,但現代固體火箭卻起步晚。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首任院長。1962年,在錢老的提議下,成立了國防部五院固體發動機研究所,這也是四院的前身。

    “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導彈武器及航天運載動力的獨特用途,就決定了這項事業從誕生那天起,就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充滿漫長而艱辛的探索。”邢球痕告訴記者,“起初條件很艱苦,幾乎可以説一無所有。”

    那時候,一批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基本沒有學過相關專業,憑著工作熱情反復研究方案,幾經磨難,孕育出固體火箭推進劑第一支藥芯;點火試驗沒有試車臺,就自己動手在被稱為“土地廟”的小木屋建造了中國固體發動機第一個試車臺……

    在危難關頭,他們面對的,甚至是生與死的考驗。

    某重點戰略固體導彈發動機研製初期,一台即將試車的發動機發生大面積脫粘。為了減少損失並徹底查清疑點,當時,四院人綜合考慮後選擇了人工挖藥,可如果稍微操作不當,就可能導致爆炸起火,3000多攝氏度的高溫把鋼鐵都能熔化。

    “這種情況下,突擊隊員沒有絲毫猶豫。挖出300多千克的藥後,經過重新澆注灌漿的發動機試車成功。”邢球痕説,每一次創新背後有無數個攻堅克難的故事,永遠銘記在航天人心中。

    驚天動地,成就斐然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當時長征一號的末級發動機採用了固體動力,它的有力一推使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固體動力在我國航天領域的首次應用,隨著其技術的成熟,它驚天動地的力量日益顯現。

    1982年,我國潛地固體導彈巨浪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能力的國家,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

    建國60週年大閱兵中,多種型號固體導彈武器盛裝亮相,更是讓世界見識了中國的強大“神劍”。

    “一個國家有強大的國防,才不會成為被人蠶食的對象。”四院黨委書記張康助介紹,進入四院的員工,學習完固體火箭的歷史後,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愛航天愛事業,更肩負著對祖國、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奉獻,將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50年來,我國航天固體動力技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導彈武器逐步實現了由液體動力向固體動力、由固定發射向機動發射的跨越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已形成戰略、戰術型號並舉,擁有地地、地空等各種系列固體導彈的大家族,構築了空中、陸上、水下全方位的打擊和防衛能力。

    不僅應用於國防領域,運用固體動力造就的載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統,還是航天員的“生命之塔”。在火箭發射過程中,一旦發生危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意外緊急情況,2秒時間逃逸塔就會啟動,將載有航天員的飛船返回艙帶離危險區域。

    “載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統從1992年開始進入工程研製,先後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堪稱世界最先進水平。此前該系統已順利完成從‘神一’到‘神八’的任務,這次針對神九任務,我們又對關鍵部件設計等進行了改進,全力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四院副院長、我國第一位航天固體動力發動機博士侯曉告訴記者。

    國計民生,大顯身手

    火箭,是人類走向太空的橋梁。“我們不僅要打造精良的發動機把火箭送上天,還要將航天技術服務到國民經濟建設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四院院長田維平説。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即,一場暴雨即將蒞臨京城上空,怎麼辦?應用航天固體動力技術的火箭彈,成功將暴雨攔截在城外,確保了開幕式順利舉行。

    2011年,面對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的60年不遇的大旱,增雨防雹火箭開展大規模的人工降雨作業緩解旱情。

    如今,作為國內第一家把火箭技術用於防災、減災的單位,四院面向減災、防災等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探測市場領域的服務,在全國28個省區市得到廣泛應用。

    此外,利用火箭發動機爆燃技術發明的雙金屬複合輸油管線,解決了特殊環境對管道性能的要求;利用複合材料核心技術優勢,研製生産的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飛機碳剎車盤,打破國際技術壟斷,結束了我國從國外進口該産品的歷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田維平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航天人將進一步履行好富國強軍的使命,不斷推動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 

 
 
 相關鏈結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向河北捐贈"衛星數字農家書屋"
· 安全監管總局與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簽署合作協議
· 楊元元一行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考察調研
· 遼寧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