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穿越挑戰的從容前行——透視2012年高考關鍵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6日 15時1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吳晶)一如復考30多年來的軌跡,2012年高考依然在諸多挑戰和爭議中,進入倒計時。

    有專家指出,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圍繞高考的關鍵詞總會逐年變化。但無論怎樣變,高考依然是最受民眾認可的人才選拔手段。伴隨著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期待這項考試穿越挑戰、從容前行。

    生源危機 VS.來華留學

    今年,針對一些地區生源數量下降的明顯趨勢,有輿論繼續發出“‘考’大學時代是否還在”的疑問,意指高校面臨生源危機。

    根據教育部5日公佈的消息,今年高考報名總數為915萬名,比去年減少2%。在全國高考報名總數減少的情況下,12個省(區、市)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區。

    導致考生數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2008年開始的人口拐點——18歲以下適齡人口的減少。

    “雖然相較2008年以來的‘過山車式下滑’,今年的生源降幅趨緩,但因為生源下降地區的人數及幅度均高於增長地區,總人數依然在持續縮小。”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説。

    此外,自費出國留學也分流了部分生源。統計顯示;從2008年起,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增長速度,2011年達到34萬的歷史高點,其中近一半人赴外攻讀本科。

    與生源數量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招生計劃連年保持適度增長。今年全國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計劃685萬名,預計平均錄取率為75%,比去年增加近3個百分點。

    陳志文説:“錄取比例的上升客觀上為教育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在一增一減的剪刀差作用下,招生缺口已經産生,主要集中在高職(專科)批次,二、三本批次錄取也不樂觀。”

    作為高考規模趨勢的風向標,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報到率已接近紅線。2011年,山東專科二批第一次徵集志願投檔情況顯示,文理科近8萬計劃投檔後仍有5萬餘計劃缺額。有很多高職院校即使降低到180分,依然遭遇“零投檔”。

    “來華留學人數的飛速增長將為高校提供更為豐富的生源,這也是當年日本高校應對生源下降的主要對策之一,中國高等教育應抓住這一契機。”陳志文説。

    2011年,來華留學人數達到29萬人,我國政府希望到2020年吸引50萬留學生來華學習。

    招生改革 VS.教育公平

    對於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爭議,今年著重聚焦在“異地高考”。

    兩會前夕,山東宣佈從2014年起允許非戶籍考生在該省參加高考。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在今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改革方案。

    民眾似乎有些迫不及待。教育部前任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考生家長和政府決策者對高考公平的理解“不應當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決策急於出臺,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這一部分人的公平,必然要給更大一部分留守農村的人群的公平帶來新的衝擊。

    那是否就意味著不改革、滿足這種現狀了?王旭明説:“肯定要改革,政府應在招生和錄取名額的分配上,在指標分配和教育資源盡可能平均化的使用方面,有更大幅度和更大力度的支撐。”

    不久前,教育部宣佈從今年開始的5年內,國務院確定的21個省(區、市)的680個貧困縣約1萬名學生將成為“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受益者,以單報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的方式考入大學。

    “雖然1萬的名額很少,但卻是個好的開始。”王旭明説:“今後能不能對不同地區設置不同的門檻,使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的人口大省的考生擁有更多機會?”

    改革依然艱難。根據中國教育在線調查,在獲取保送、加分優惠政策的過程中,農村生源明顯處於劣勢。

    陳志文認為,在戶籍制度沒有完全鬆動的背景下,僅僅讓教育部們做到絕對按考生人數匹配招生計劃有著現實困難。雖然各地紛紛出臺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的相應措施,但現實問題依然突出。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廣東流動人口已達3667萬,佔全省實際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1270萬,其中外來人口476萬。

    “因為歷史原因導致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地方保護主義是阻礙異地高考的主要原因之一。” 陳志文説:“如此龐大的外來人口想要完全享受教育普惠制,還將進一步考驗地方政府智慧。”

    今年早些時候,教育部公佈一組數據:2001年至2011年,高校中的農村籍學生比例已由48%上升至61%。

    心理壓力 VS.社會觀念

    考生考前打氨基酸補充營養等類似報道頻現報端。有調查顯示:半數考生認為壓力偏重,逾兩成考生關注考前心理調試。

    高考錄取率逐年攀升,機會多了,為什麼廣大考生還如此緊張?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説,教育生態的健康發展依賴於社會觀念的進步,考生想要真正從高考中“鬆綁”尚需時日。

    在程方平看來,高考至今仍是很多地方衡量教育發展的唯一標準,升學率依然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指揮棒”。廣大家長認為孩子上大學就是成材,不斷加重考生心理壓力。各種趨利的輔導機構的高考營銷,更加劇教育生態的惡化。

    “孩子上了北大清華就一定能成功嗎?”程方平説:“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我們必須深刻反思,大學教育到底是什麼?高考到底應該走向哪?”

    專家認為,高考改革要改變“把寶押在一次考試”的現狀。歐美等國高考除了參考水平考試成績外,還要調閱考生平時測試成績和社會實踐表現,類似于我國目前舉辦的會考和學校真實的學生發展記錄。

    “多次考試成本很高,從經費到人員到配套制度,我們目前國情都達不到,由各高校聯合舉行的聯考是可行的,有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一些高校與地方中學建立的人才推薦機制,也在拓寬自主招生的渠道。”他説,但相應的公示、監督機制若跟不上,好事會變成壞事。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已開始探索建立學生素質測評記錄+高考成績的高招錄取評價體系,期望能夠減輕高考一次性考試的權重,但效果目前還很不理想。

    “必須改變全社會‘唯高考至上’的單一思維。” 長期專注教育研究的中國青年報前副社長謝湘説:“從教育體系來説,高考必須要和基礎教育挂鉤,從中小學開始就要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樹立綠色的成材觀念。從社會評價和用人機制上,要給予個人更多的學習、上升通道,使高考不再成為決定人生發展的獨木橋。”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嚴肅考紀促進公平 確保高考安全順利舉行
· 廣西27.8萬考生赴高考 使用6639個標準化考場
· 河北高校將面向連片特困縣高考考生招收204名學生
· 重慶市公佈2012年普通高考期間信訪諮詢電話
· 河北:高考期間中北部有雷陣雨中南部氣溫較高
· 重慶高考考場一切準備就緒 試卷首次走專用通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