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省公安廳信息平臺已累積信息數據120億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4日 18時0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14日電(記者鄒偉、王駿勇)今年3月上旬,江蘇省無錫市梅花新村、梅花二村發生的一系列奇案,讓這裡的居民們十分憤慨和擔憂——短短幾個小時內,連續10戶人家遭竊賊“光顧”,現金、珠寶、手機等財物被盜走,案值共計10萬餘元。

    種種跡象顯示,這可能是一個狡猾老練的犯罪團夥所為:技術開鎖,手法極其嫻熟;反偵查意識強,現場幾乎沒留任何痕跡;流竄作案,得手後立即逃之夭夭,依靠傳統的辦法破案難度極大。

    缺乏直接的案件線索,怎麼破案?依靠遍佈大街小巷、各個路口的監控系統,再從信息警務平台中查詢比對人員、車輛、地點等各類基礎信息,辦案民警一步步分析研判,一步步縮小嫌疑範圍,很快將犯罪嫌疑人逐一鎖定。數日後,捷報傳來,已流竄到貴州的這一團夥被成功擒獲。

    這是江蘇公安機關近年來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打擊犯罪、服務百姓的一個縮影。該省以人、地、車、事、物等各類信息為切入點,以信息引領警務機製革新,實現基層基礎工作與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一條條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在實際工作中都會發揮關鍵作用。

    截至目前,僅江蘇省公安廳信息平臺已累積信息數據120億條,日均增量890萬條。民警對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和研判,為打擊犯罪、維護穩定、管理服務提供了豐富鮮活的資源。江蘇公安機關通過信息研判、比對破案佔比超過85%,命案破案週期和成本平均減少70%,對重大、惡性和敏感案件的控制初步實現“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偵破命案、“清網”追逃、打擊經濟犯罪等各項戰果在全國名列前茅。

    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好處,還體現在更多方面——

    以往,要更改戶籍信息,到派出所才能辦理。南京市建鄴區的張女士因兒子考上了高中,去派出所給孩子更改“文化程度”信息,恰好半路上遇到了社區民警宋建國。小宋拿出“警務通”,幾分鐘就解決了問題。不出社區就能把事情辦成,讓張女士倍感方便。

    在網上,常州市新北區謝莊社區民警戴世毅是一個名人,他的警務微博粉絲超過95萬,網站“老戴服務站”成為居民的平安生活指南。在網下,他走遍社區,上門實景拍攝、採集信息,建立一戶一檔,實現“人房圖關聯”,全面掌握單位、人員變動情況,預警在前,處置在先。在“腳板+網絡”的社區警務模式幫助下,謝莊社區創造了5年沒發生盜竊、搶劫等案件的紀錄,説起這一點,社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那麼,海量的基層基礎信息從何而來?

    “全警採集,內外聯動,高度共享,綜合應用。”江蘇省公安廳指揮中心主任程建東告訴記者,來自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各種科技裝備、社會部分單位等不同渠道的信息,每天都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統一的大平台中。邊工作、邊採集、邊應用是民警必須掌握的本領,也是工作的常態。

    以蘇州為例,全市劃分為若干責任區,對應配備社區民警和輔助人員,落實信息採集責任。同時,一線民警全部配備“警務通”和“數碼鷹”,無論是執法執勤,還是走訪群眾,同步完成信息採集,突出人、地、物、事等與打防管控相關的治安要素。2008年以來,全市違法犯罪警情年均下降16%,“兩搶”案件年均下降20%,百姓滿意度逐年提高。

    蘇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躍進説:“單純依靠科技手段,仍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了大量基層基礎信息,我們就有了做好工作的底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説,不僅希望公安能破大案、抓壞人,還要把我們的小事管好。”常州市民徐荷英大娘的話代表了許多群眾的心聲。

    如今,運用網上辦事大廳、“平安江蘇”微博、警民QQ群等信息科技手段優化管理服務,已成為江蘇各地公安機關的“標配”,廣泛推行“一站式”“預約式”“保姆式”“自助式”服務,群眾在家敲鍵盤、點鼠標就能辦成事情。百姓評價説,這些“傳統+科技”“面對面+鍵對鍵”的做法,開創了“民生警務E時代”,給我們帶來更多便利和實惠,讓新時期公安民警和老百姓的心連得更緊。

 
 
 相關鏈結
· 江蘇開展以能源監察審計為重點節能專項執法行動
· 江蘇省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啟動工作會議召開
· 江蘇省召開會議 部署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 江蘇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公佈 招生392521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