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金融改革 振興實體經濟——政協常委“把脈”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新華社記者顧瑞珍、吳晶晶) 整頓金融市場使金融真正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服務;深化改革改善環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香港可支援國家發展實體經濟……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實體經濟成為常委們熱議的話題,積極為實體經濟發展“把脈”。
“當前我國高利貸市場比較猖獗,有些大企業和個人也放高利貸,有的地方還出現了金融傳銷的嚴重問題。商業銀行為了完成自己的利潤目標,各種名目的亂收費和理財業務相當普遍。這種信貸混亂的局面如不堅決糾正,可能會發生中國式的金融危機,並嚴重傷害實體經濟的發展。如果為了穩增長,央行這個大水庫開閘放水了,而主渠道和整個灌溉系統嚴重滲漏,水還是流不到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這一片乾涸的地頭。”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第一個發言就引起全場共鳴。
全國政協常委劉明康在接著的發言中指出,實體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反映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比如生産成本攀升較快,不同行業利潤率差距不斷拉大,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利潤率呈大幅下降態勢,社會資本“避實入虛”和企業“棄實投虛”的現象較為突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重、用工缺口大等問題凸顯。
“今年我們主動調低了經濟增速,總體上經濟前景仍然向好。但從信貸、消費、企業利潤、稅收收入等方面經濟指標來看,實體經濟正面臨一些新問題。”張大方常委舉例説,普惠制的稅收政策落實不到位,可操作性需要加強;企業涉稅種類多,個別稅種設置不合理,部分小微企業繳稅總額高於凈利潤;人力資本、風險投資的稅收優惠不足;對企業創新産品在政府採購、推廣等方面力度較小等等。
劉明康在發言中認為,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放在應有的重要位置,著力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處理好調結構、轉方式與當前穩增長的關係,完善政策體系,加強協同配合,對不同地區實施差別化政策,營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當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處於一個關鍵的時期。李德水在發言中建議,中央政府下決心整頓金融市場特別是信貸市場,使金融真正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服務。
健康穩定發展的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是抵禦外部衝擊、增加社會財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張大方常委提出,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各種政策支持。堅持結構性減稅,特別是給下游産業中具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減稅,增加上遊壟斷性行業的稅收以補貼下游製造業和服務業。細化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相關政策,在條件成熟地區試行“以稅定貸”“漲薪抵稅”等創新舉措。
楊孫西常委説,香港可以在企業融資、現代化服務行業和創新科技等方面,為國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創造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