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西"扶貧開發30年:參與式扶貧讓農民當家做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5日 10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6月25日電(記者陳俊、譚飛)12年前,當甘肅靜寧縣靳坪村村民用土豆投票來行使權利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參與式理念進入中國扶貧行動的開始。如今,保障農民對扶貧項目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已成為中國所有扶貧項目的重要基本原則。

    “三西”地區是中國扶貧主戰場之一,也是扶貧方式創新的試驗場。當年參與式扶貧的推動者,甘肅省扶貧辦原副主任任燕順認為,這是中國扶貧與世界扶貧在理念和方式上的互動,也是有效地吸納與借鑒。

    參與式扶貧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力推的理念。甘肅省扶貧辦願意在其貧困地區率先試點的原因是,經過將近20年的政府持續扶貧行動,如何更好地調動貧困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貧困資金使用效率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任燕順回憶,政府扶貧項目在實施中逐漸成為自上而下的決策和執行過程,結果是可能存在扶貧項目的供給與貧困者的需求發生脫節,進而影響到扶貧項目的實施效果和效率。

    靜寧縣界石鋪鎮李堡村村支書李佔農説:“扶貧的錢是上面給的,幹什麼是上面定的,村幹部和村民都是按要求幹活。”要麼錢不夠,要麼扶持的對象不是村莊發展和村民脫貧最急需、最管用的。“這樣就會帶來積極性和效果問題。”

    參與式扶貧的積極推動者們曾樂觀地認為,一旦賦予貧困農民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扶貧效果將會帶來重大改變。

    但是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一些對參與式扶貧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這種理念在解決扶貧的上下結合方面的確有先進之處,但是被賦權的貧困農民短時間內仍難以解決知識欠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李堡村也是最早的一批參與式扶貧試點村之一。但是十多年後,李佔農談得最多的並非參與式扶貧,而是資金投放量更大的整村推進扶貧。而被譽為參與式扶貧第一村的靳坪村,按當地扶貧部門的説法,其扶貧效果也並不理想。

    負責外資扶貧項目的甘肅省扶貧辦副主任王浩林認為,“三西”地區是中國區域開髮式扶貧始發地,不少推廣到全國的扶貧新模式也是率先在這裡試點,“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借鑒和吸納外部的經驗都有益於整個扶貧事業的發展,最終受益的是貧困農民。”

    界石鋪鎮王莊村村民翟必勝説,上世紀70年代基本吃不飽,80年代漸漸能吃飽,90年代以後就越來越好。“沒有政府的扶貧,山溝溝裏頭蓋不起這樣好的新房。”

    翟必勝一直在家種地,他的兄弟們則出去打工。“他們打工比我掙的錢要多些,但是受的委屈也多些。”翟必勝説,“現在生活在村裏也很不錯,從上到下都越來越尊重和支持我們農民的想法。”

 
 
 相關鏈結
· 我國扶貧標準大幅提高 已有上億低收入人口受益
· 寧夏“黃河善谷”:造血式扶貧撐起殘疾人的一片天
· 廣東省扶貧“雙到” 一年之內讓137萬人脫貧
· 貴州省扶貧系統領導幹部黨風廉政建設培訓班開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