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童明康: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豐富世遺價值和類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30日 07時26分   來源:新華社

童明康談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豐富了世遺價值和類型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廖翊) 正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産大會上,我國申報的元上都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30處世界文化遺産。

    “我們對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充滿信心。”在赴聖彼得堡參加本次大會前,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他連續第六次以同樣身份率團參加世界遺産大會。

    信心由來:遺址凸顯“普遍價值”

    記者:您為何對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如此自信?

    童明康:世界遺産申報的最根本條件就是遺産要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元上都遺址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和多倫縣境內。遺産區面積約251平方公里,包括城址、關廂、鐵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樹墓群等。緩衝區面積約1507平方公里,涵蓋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傳統人文景觀以及濕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觀在內的遺址環境,具備很高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此建開平府,1263年升為上都,曾作為元朝第一個都城和夏都。元上都遺址作為中國元代都城系列中創建最早、歷史最久、格局獨特、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遺址,以其位處中原農區與亞洲北方牧區交接地帶的地理特性,在13到14世紀遊牧民族從軍事征戰轉向王朝治理的過程中,見證了遊牧與農耕兩種文明在衝突與融合過程中的獨特産物——二元文化。作為農耕文明與遊牧文化的精髓結合於一座城市的傑出範例,其遊牧與農耕文化兼容並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規劃設計史上擁有獨特的地位。

    記者:據説,元上都在世界上影響之大,超出國人想象。

    童明康:是的。元上都與引發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馬可·波羅遊記》有密切關聯,元上都遺址所在地至今仍傳承著遊牧文化的傳統和體現自然崇拜的“敖包祭祀”,它還作為夢幻花園Xanadu這一文化符號的原型聞名於世,在當今世界的文學、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産生廣泛影響。

    由於世界遺産委員會委員國實行輪換制,今年開始,中國不再是世界遺産委員會21個委員國之一,沒有了投票權。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對今年的申遺充滿信心,因為元上都保護得非常好。去年8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專家前來考察,對元上都遺址的突出普遍價值以及遺址的規劃、保護、管理、展示等等均表示滿意。

    申遺意義:豐富世遺價值和類型

    記者:能談談元上都申遺的意義嗎?

    童明康:首先,如果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將進一步豐富世界遺産的價值和類型。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産生了深遠影響。元上都遺址兼具遊牧、農耕兩大文明特點,對於豐富世界遺産的突出普遍價值和遺産類型,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可促進我國世界遺産事業發展的區域平衡,推動遺産地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元上都遺址是內蒙古自治區世界遺産零的突破,是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支持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成果,將帶動遺産地的文化遺産保護和相關的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世界遺産的影響力逐步顯現,成為推動遺産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三,體現了我國大遺址保護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績。元上都遺址在申遺工作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大型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的先進理念,堅持最小干預原則,維護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展現了元上都遺址作為元帝國創始之都的恢宏氣勢與草原都城的景觀特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記者:申遺的成功,對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否産生一定影響?

    童明康:這是肯定的。每一處中國遺産列入世界名錄,都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好體現。去年西湖申遺成功,很多人表示,西湖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文本實在是太好了,把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闡釋得如此到位。西湖是中國的驕傲,將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是對西湖的認可,也是對西湖申遺文本的認可。今年元上都的申遺文本也是非常精彩,可謂文化走出去的典範文本。這可以讓西方全方位地、從不同角度了解中國文化、文化遺産和文化政策。

    解決困擾:加強遺産地監測管理

    記者:我們看到,每一處世界遺産申報成功,都會帶來當地遊客的暴漲,對遺産本體的保護將帶來衝擊,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童明康:福建土樓成功申報世界遺産後,第二年遊客增長了幾十倍。遊客的增長會對遺産保護帶來新問題,對季節性很強的元上都遺址尤其如此。元上都遺址最好的參觀時間是每年的5月下旬到“十一”前後,這幾個月的壓力會非常大。我了解到的是,內蒙古有關方面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表示無論申報成功與否,都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做新的預案。

    記者:過去10年,可以説是中國申遺的黃金10年。您認為是否存在保護上跟進不夠的問題?

    童明康:確實存在世界遺産重申報、輕管理的問題。申遺不是目的,只是階段性目標,保護文化遺産才是最終目的。絕不能本末倒置。這些年,這種情形有了很好轉變,各地對文化遺産保護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加大了保護力度,在提出申遺的同時,也提出了保護的目標和要求。可以説,重申報輕管理得到了一定糾正。

    作為世界遺産,如何更好監測和保護,遵守申報時的承諾?過去有的人在世界遺産大會上説得很好聽,回來後卻不是那麼回事,在世界遺産保護和監控地帶建賓館、飯店、纜車等等。世界遺産委員會要求各擁有國加強對世界遺産的監測力度,使遺産得到更好保護。我們正在這樣做。這次文化遺産日期間,我們就在嵩山“天地之中”景區建立了監測機構,使這一世界文化遺産地能得到即時的監測與保護。

    世界遺産學會對中國這些年世界遺産的保護和在世界遺産運動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記者:能介紹我國明年將要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産嗎?

    童明康:明年我們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只有一項——雲南哈尼梯田。國家文物局和當地政府都很重視,其申遺進展很順利。今年七、八月,世界遺産委員會將去考察。我們同樣對申報成功充滿信心。

 
 
 相關鏈結
· 2012年中國文化遺産日主場城市活動在鄭州舉行
· 國家文物局:讓文化遺産日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節日
· 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産日"期間將展示非遺保護成就
· 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赴河南省調研文物相關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