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甘肅40萬幹部下鄉"雙聯":群眾不脫貧 幹部不脫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30日 15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6月30日電(記者王增海、陳俊、王博)“池溝村道路已硬化了兩公里,工程進展順利。昨天的雨下得及時,緩解了旱情,對夏日生産非常有利。”這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財政局農業科科長沈永明6月24日的一段駐村值班記錄。

    端午小長假第一天,就輪到沈永明到東鄉族自治縣汪集鄉駐村,三天假期,他一點都沒閒著,5個村挨著跑,查看咀頭學校已建成投用的飲水工程,監督池溝小學教師宿捨得修建質量,了解高家村飲水工程的準備情況,調查當地農戶養殖無法形成規模的原因……“很忙,很充實,這是以前在單位從來沒有過的工作體驗。”沈永明説。

    沈永明是甘肅40萬“雙聯”幹部中的一員。經過30年的扶貧開發,甘肅的貧困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然而,根據去年發佈的2300元的國家扶貧新標準,甘肅仍有1200萬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扶貧任務依然艱巨。

    今年2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創新扶貧方式,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以全省58個貧困縣、8790個貧困村為重點,由40萬名幹部聯絡40萬特困戶,群眾不脫貧,幹部不脫鉤。從此,上至省委書記、省長,下到機關普通幹部,全省廣大幹部在窮鄉僻壤都有了“窮親戚”,特困戶都有了來自機關單位的“貼心人”,從而實現了全省貧困戶和幹部的雙向“全覆蓋”。

    沈永明所在的州財政局有221名幹部聯絡東鄉縣汪集鄉的5個村、329戶村民。按照單位的要求,聯絡村必須24小時有幹部駐村值守,節假日也不例外。“算下來,我一年至少能在村裏住上8到10天。”沈永明掰著指頭説。

    “雙聯”幹部到村裏幹些什麼?甘肅省委從行動一開始就明確了6大任務: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

    東鄉縣是全國唯一以東鄉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境內山大溝深,植被稀少,自然條件惡劣,農業基礎條件極差。群眾散居在山頂或山間,可用於農業生産的空間狹小,用當地人的説法,“一個東鄉找不到幾個平敞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地方,怎麼落實6大任務?怎樣幫扶才符合實際?沈永明和同事們進村入戶,從“家裏幾口人,種了幾畝地”的簡單問題開始,逐戶摸清了貧困戶的人口、耕地面積、養殖情況、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發展願望和面臨的困難等基本信息,與貧困戶一起耐心細緻地分析窮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壯勞力外出務工,輔助勞力在家搞養殖”的發展建議。

    61歲的高佔彪是州財政局監督檢查科科長康國新的聯絡戶。根據州財政局提供的用工信息,今年他的三個兒子都找到了打工掙錢的去處。高佔彪十分感激,“這都是幹部給操的心。”

    通過走村入戶、多方座談,駐村幹部了解到貧困戶們渴望解決“行路難”、“吃水難”、“求學難”的共同訴求。按照規定,“雙聯”不得動用本部門的公共資源,因此,沈永明和同事們積極爭取資金,整合項目,來完成村民的夙願。項目開工後,沈永明又開始為施工進度和安全質量而奔忙。

    這些走村串戶的日子,在沈永明看來,是接了“地氣”,是一份難得的經歷。“雖然當了多年的農業科長,但過去下鄉根本沒機會住在村裏,不可能這麼深刻地了解村情民情。農戶是政策執行的最末端,不深入農戶,怎麼能知道我們的政策是否行得通?”沈永明認為,如果不像“雙聯”這樣“一竿子插到底”,就不能了解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幹部下鄉“雙聯”,貧困群眾充滿期盼。汪集鄉農民趙哈麥德的家中,悉心保存著寫有聯戶幹部聯絡方式的“連心卡”和臨夏州發放的“雙聯”民情調查表。在調查表“對‘雙聯’工作的要求”一欄,趙哈麥德填的是“幹部多指致富路,將政策落實好”。東鄉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縣“雙聯”辦副主任馬光明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群眾其實並不指望幹部送錢送物,而是盼著幹部能帶來好政策和致富信息,指出一條發展的好路子。”

 
 
 相關鏈結
· 邵琪偉強調:青年幹部要著力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 河南:軍轉幹部創業可享小額擔保貸款
· 農業部舉辦婦女工作幹部學習中央1號文件培訓班
· 教育部召開紀念幹部離退休制度建立30週年座談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