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 新目標 新舉措——專家解讀中非推進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19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談及發展中非關係時呼籲“適應新形勢,提出新目標,推出新舉措,解決新問題”。此間中國專家認為,“四新”倡議體現了中非在經濟、人文、安全等合作領域推進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新局面的意願。
經濟合作:數字背後的持久推力
在會議開幕式上,中方宣佈,今後三年,中國政府將擴大與非洲投資和融資領域合作,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中國將向非洲國家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重點支持非洲基礎設施、農業、製造業和中小企業發展。
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認為,在投融資合作領域,市場性活動更多一些。這意味著過去一些政府援助將轉變為政府支持的企業行為。這對非洲自身能力建設有更長遠的意義,將為非洲增加“造血”功能。
“中國在中非投資領域合作的進展是按部就班、按照計劃來實施的。中國有一個辦事特點是‘言必信、信必果’,非常認真。即使外界有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中國還是會全力以赴去做。”吳思科説。
談到具體合作領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程濤認為,中國可以幫助非洲工業化,轉變其出口初級産品的模式,提高産品附加值,既能解決就業,也能提高非洲自身發展能力。
“中國對非援助並沒有西方國家援助多,但我們重質量、重效益、重信譽。同時,中國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是頤指氣使,不是強加於人,是平等互利,尊重自主選擇。中國的援助更重治本。”程濤説。
程濤認為,中國對非援助是從中國的根本利益出發的,沒有非洲和平發展就沒有世界和平發展。政治上,非洲是中國外交鬥爭重要的戰略依靠;經濟上,非洲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可信賴的能源、資源供應地和商品重要供應市場,雙方經濟合作互補性特別強。
人文交流:需以新眼光看非洲
中非合作植根于上世紀,始於非洲爭取獨立、民族解放的進程。但當前説到非洲,不少人仍帶著傳統眼光,將之視為“一窮二白”的大陸。而當加納去年以13%的經濟增長率榮登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榜首之際,“非洲速度”已不容世人忽視。難怪有非洲領導人稱非洲正迎來“變革的十年”。
因此,近年來,在中國發展令非洲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同時,中國看待非洲也需投以“新眼光”。在此方面,人文交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胡錦濤主席在開幕式上多次提及中非人文領域交流。他表示,要繼續促進中非兩大文明多層次、多形式交流互動;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使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人文合作是民眾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重要途徑。不管非洲國家政局發生何種變化、執政黨發生什麼變化,中非的友誼都應該不受影響,這就凸顯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加強人文合作符合中國與非洲保持長遠關係的重要性。”吳思科説。
事實上,自2006年中非共同決定建立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中非高層互訪不斷,政治互信顯著增強,務實合作全面發展。隨著雙邊關係發展邁入新階段,年青一代已開始接起“接力棒”,增進雙方人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對傳承中非友誼意義深遠。
吳思科認為,胡錦濤在講話中特別提出“為中非共同發展奠定堅實民意基礎”,這對加強民間交流、基層工作是非常有遠見和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使中非關係紮根。“特別是在當前,北非一些國家在發生深刻社會變化。在中非兩個古老文明之間的交融多做一些工作,會使雙方友誼的根基更牢固。”他説。
安全合作:為非洲發展創造安全環境
對一些非洲國家來講,經年戰亂帶來的瘡痍讓實現發展並不容易。維護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推進非洲一體化進程是非洲國家的必然選擇。
對此,中方積極給予推動助力,順應非洲的需要。胡錦濤在談及“促進非洲和平穩定,為非洲發展創造安全環境”時介紹,中國將採取為非盟在非開展維和行動、常備軍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等舉措。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認為,肯定非盟在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上的作用並明確表示支持,是中方在同非洲合作方面採取的一項新舉措。當前,非洲大陸的動蕩因素並未完全消除,除了中東北非局勢不穩帶來的衝擊之外,非洲大陸內部也存在動蕩的火種。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強同非洲的安全合作,有助於增強非洲國家自主處理本地區熱點問題的能力。”王逸舟説,這些問題,非洲國家自身如果無法解決,就會給西方勢力介入提供可乘之機,從而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非洲一體化進程將有助於非洲國家形成合力、增強國際競爭力。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幫助非洲推進一體化進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到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中去,促進非洲一體化進程。”他説。
“中國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國,中非之間的合作是雙向的。”王逸舟認為,非洲是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重要的合作夥伴,中非合作,有利於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孫奕、郝亞琳、劉華、劉陸、邰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