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冰海初探——記第五次北極科考隊駛入北極浮冰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21日 15時19分   來源:新華社

    7月21日,科考人員在調試設備。7月21日14時,我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在北極楚科奇海域布放了一套海洋潛標系統。海洋潛標系統是海洋環境觀測的重要設備之一,用於長期連續獲取水下不同層面的海流、溫度、鹽度、深度等海洋環境資料,具有隱藏性、穩定性和機動性好等特點。據悉,布放潛標後,科考隊將乘坐“雪龍”船一路向西北航行進入俄羅斯北方海航道。新華社記者 璩靜 攝

    新華社“雪龍”號7月21日電(記者 璩靜)7月20日至21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北緯70度、西經162度左右的海域遇到浮冰帶,這也是本次北極科考起航後首次遇到浮冰。

    20日下午14時起,“雪龍”號向北行駛,正前方的海面上逐漸出現大片白色浮冰,一條綿延幾十公里的浮冰帶延伸到天際線盡頭。在海水和海風雕琢下,白色浮冰看上去冰清玉潔,而水面下卻透著悠悠藍冰。大的浮冰有足球場般大小,面積小的只有一兩平方米。

    首次看到浮冰,很多第一次參加極地科考的隊員都很興奮,畢竟從來沒有在茫茫大海上看到這麼多的冰塊,大家爭先恐後地跑到視線最廣闊的六層駕駛室拍照留念。與隊員相比,正在值班的大副朱利卻不敢有絲毫大意,他一直盯著海面,不時舉起望遠鏡觀察冰情和水道情況,指揮“雪龍”號盡可能避開堅硬大塊的浮冰。

    漂浮在湛藍大海上的冰塊固然美麗,但會在風和洋流的影響下不斷漂移,威脅到科考隊員的海洋調查作業。在浮冰密集的海域,科考隊員進行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調查採樣時,連接入海儀器的鋼纜一旦被浮冰卡住或纏住,極易導致鋼纜斷裂、儀器損壞,甚至人員受傷,十分危險。

    20日晚20時左右,“雪龍”號進入浮冰非常密集的海域,浮冰密集度已達70%至80%,大量隨波逐流的浮冰密密麻麻地將“雪龍”號團團圍住。越往北走,浮冰越多且厚度逐漸增大,此時船速已降至四五節。22時,“雪龍”號到達作業站點,中甲板作業區的隊員反復確認周圍沒有浮冰後才把採水儀放入水中。在後甲板作業區內,作業班長與駕駛臺經過多次溝通,在“雪龍”號船體向東稍稍移動後,見縫插針地找到一塊水域,把用於採泥的箱式取樣器和重力取樣器分別放入水中。

    整個午夜,在船艙內都能聽見船體與冰體碰撞時發出的“嘎吱嘎吱”聲,船體也持續不規律地晃動。船長王建忠説,冰區航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浮冰對船體的損傷,要根據浮冰密集度選擇安全航速,同時要繞開大冰或用船頭擠開浮冰。作為我國極地科考唯一的破冰船,“雪龍”號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1米厚的冰層前行,所以目前遇到的浮冰不會損傷船體。

    從目前衛星雲圖顯示的海冰分佈情況來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作業區的浮冰密度較往年嚴重一些,但總體上仍屬於常態。

    “在風力和海流影響下,北冰洋浮冰密集區每刻都在變化,一些以往沒有浮冰的海洋調查站位都遭遇了浮冰,給下一階段作業帶來困難。”第五次北極科考隊領隊楊惠根説,“目前,考察隊一方面細化了各項安全作業措施,另一方面也根據冰情對部分站位進行調整,力爭尋找一些浮冰較少、相對開闊的水域,確保考察任務圓滿完成。”

    7月19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抵達北極圈內楚科奇海域,並進行海洋調查。新華社記者 璩靜 攝

冰、火、水、霧、熊——北極科考安全五大考驗

     新華社“雪龍”號7月15日電(記者璩靜)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118名隊員,已進入白令海進行科考作業。科考隊領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北極之行也許不會碰上南極西風帶那樣大的風浪,但仍存在種種不可預見因素。

    “航程17802海裏的科學考察剛剛開始,不容盲目樂觀,不可預見因素對每位考察隊員都是考驗。”他説。 >>>詳細閱讀

北極科考:“雪龍”號在白令海海域進行綜合測試

    新華社“雪龍”號7月8日電(記者 璩靜)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經過6天航行,8日正接近白令海第一個定點作業站位。為確保站位作業順利實施,科考隊利用規避溫帶氣旋的機會,提前進行海上綜合測試。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中國科考隊進入北極圈內開展科學考察
· 冰、火、水、霧、熊——北極科考安全五大考驗
· 北極科考隊展開第一次調查站位的觀測與取樣作業
· 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
· “雪龍號”7月2日將起航執行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