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順應時代要求 推動科學發展
——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7·23”講話精神之三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三個更加”蘊含著對當代中國發展要求的深刻洞察,是面向未來對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動員令,意義重大而深遠。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推進改革發展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最新理論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特別是我國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凸顯,使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面臨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
黨中央審時度勢,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朝著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轉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人的權利、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發展成為鮮明特點,加快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取得顯著進展,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增添發展後勁,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中國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社會文明躍上新臺階。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誕生的科學發展觀,是引領這一偉大實踐蓬勃發展的行動指南。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當前,“十二五”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形勢依然十分複雜嚴峻。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同時,落伍、陳舊的發展觀念、發展方式、體制機制仍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習慣性地發揮著作用,阻礙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正因如此,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面臨著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增強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不斷推動科學發展。
推動科學發展,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要充分認識推動科學發展的現實重要性,堅決執行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決策部署,排除一切制約因素,紮實抓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城鄉發展一體化等戰略任務的落實,不折不扣地做好節能減排、産業升級換代等具體工作,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與活力。
推動科學發展,要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完善人民依法參與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的各項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推動科學發展,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人民群眾對豐富多彩、更高層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推動科學發展,要進一步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要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始終圍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加快解決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推動科學發展,要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的必然追求,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要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全過程,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
科學的理論從來是在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中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我們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祖國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