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記者吳晶、葉建平)“我很幸運,感謝國家推出專項計劃,讓更多貧困生有機會上大學。”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鄉桑裏村壯族女孩韋春婉近日接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時説。
韋春婉是今年4月啟動實施的“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首批入選者。“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有來自全國680個貧困縣的1萬名學生,以單報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的特殊形式考入大學。
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説:“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是黨和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又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高考制度深化改革和不斷完善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六大以來,“推進教育公平”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突出的時代特徵。高考作為社會公平調節器的功能日益強化,在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來自教育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2年至2011年間,全國高校招生錄取人數年均增長12.8%,其中農村考生錄取數年均增長15.4%。;高校本科錄取人數年均增長11.9%,其中農村考生本科錄取數年均增長14.0%,農村考生上大學、上本科的年均增長比例,均高於全國同期相關總量的年均增長比例。
據了解,為了擴大中西部地區考生入學機會,2007年至2011年,教育部所屬高校在屬地招生計劃比例由32%降至25%,共調出計劃2.3萬名,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區;2008年至2012年,東部地區高校面向中西部8省區累計安排53.5萬個招生名額,相當於在東部地區建設了68所專門面向中西部考生、每年招生2500人的公辦普通高校。
這項工作成效顯著:2011年,中西部考生入學人數比2007年增加約52萬人,內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廣西、雲南、貴州、甘肅8個省份的高考錄取率均超過60%。中西部地區高考錄取率增幅已超過全國平均錄取率增幅。
此外,免費師範生、免費醫學定向生等專項招生計劃,已為相關地區輸送了大批急需人才。
每一項改革舉措都要費盡思量。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事業計劃處處長遊森説,為了確定地區間招生計劃調整方案,教育部組建課題組,從數十個參考因素中,篩選出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學率、每萬人口普通高校招生人數、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校基本辦學條件、生均預算內事業費等10項指標,最終完成精密測算。
近年來,高考不僅在著力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也在全力保障考試自身和招生錄取的過程公平。
教育部下發7個配套文件嚴格規範招生,各地各高校對特長生實行三級公示,31個省區市按五部門文件完成高考加分的清理規範……公開透明的監督體系,正在鑄就“陽光高考”的民心工程。
11個部門共同組建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全國94%的考場完成標準化建設,國家教育考試考務指揮平臺實現網上巡查,錄取、評卷、報名、填報志願、報考諮詢等環節全面推進網上操作……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正在全力阻擊妨害公平的舞弊行為。
從非典時期設立“特殊考場”到汶川地震建設“板房考點”,從各地逐年完善“高考應急預案”到主管部門審慎修訂《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從全面攔截“高考移民”到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異地高考……高考為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的改革探索從未停頓。
有人曾設想,取消高考,會是什麼樣?很快,來自民間的調查結果壓倒各種聲音:絕大多數人對高考給予肯定,認為高考是我國現階段保障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必須堅持。同時也要正視,高考離時代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相當差距,改革勢在必行,探索永無止境。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高考改革始終是一項重要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為高考改革規劃藍圖,指明方向。
近日,記者走近高考實施者和參與者,聆聽他們的體會與感受,了解高考改革近年來的不懈探索。透過十年間的改革進展,可以相信,高考改革正循著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路徑,積極而穩妥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