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8月6日電(記者王艷明)在廣袤的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儘管連日的最高溫度接近了40攝氏度,小馬駒“烈火”跟著媽媽依然在不停走動,難掩其頑皮和野性。
“烈火”是我國在敦煌放歸的普氏野馬成功繁育出的首個小馬駒,也是這批普氏野馬放歸1年10個月後,在野外成功繁育出的第一代。
“它是7月28日夜間至29日淩晨出生的,是一匹公馬,從出生當天開始,‘烈火’已經能跟隨馬群每天遷徙約6公里。”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長孫志成介紹,跟蹤觀測表明,“烈火”出生後健康狀況良好。
普氏野馬是現今地球上存活的唯一野生馬,其學名為“普熱瓦爾斯基馬”,簡稱“普氏野馬”,原産于中國準噶爾盆地和蒙古國的乾旱荒漠草原地帶。19世紀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普氏野馬後,這種地球上唯一的野馬就開始遭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和獵人的追捕、獵殺。目前,普氏野馬在世界上僅存1300多匹,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主要由人工飼養。
2010年9月25日,科研人員選擇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普氏野馬的放歸試驗,7匹從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運來的普氏野馬在這裡被放歸到了大自然。
“每天我們都進行觀測,經過兩個冬天、兩個夏天的考驗,這7匹普氏野馬已經成功適應了這裡的酷暑和嚴寒,自己完全能夠在野外覓食、飲水,從今年5月起,已經停止了人工投放補充草料。”孫志成説。
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6萬公頃,其中濕地面積9.8萬公頃,是我國西北地區面積較大的蘆葦沼澤濕地,比較適宜普氏野馬的生存。
“放歸普氏野馬的目的是恢復其野性,擴大種群,最終能回歸自然的生存和繁育,‘烈火’在野外出生和健康成長,標誌著敦煌的放歸試驗取得了成功。”孫志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