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高雄8月8日電(記者 錢春弦 陳鍵興)最新統計顯示,兩岸雙向交流規模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至2011年的705萬人次,年均增長14%。4年來兩岸雙向旅遊交流總人數近2400萬人次。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8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上説,大陸和台灣形成了互為基礎客源市場的大格局。大陸游客目前約佔台灣入境遊客總數的30%,是台灣第一大客源市場;台灣是大陸第三大入境旅遊客源市場,約佔大陸入境旅遊總人數的6%。
據悉,大陸目前已開放了31個省區市赴臺團隊旅遊業務;啟動了北京、上海、廈門等13個城市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開放了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遊”。
此外,海旅會與臺旅會共同建立了工作磋商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共同創建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海峽兩岸台北旅展等有影響力的品牌。
邵琪偉説,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給兩岸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4年來兩岸雙向旅遊市場總消費達278億美元。實踐證明,除了“一業興而百業旺”的經濟收益外,每年數百萬人次的旅遊交流,也引起了兩岸同胞的情感共鳴,拉近了兩岸同胞心與心的距離,成為展現、釋放、交流兩岸同胞親情與鄉情的重要渠道。
邵琪偉預計,到2016年,兩岸雙向旅遊交流人數將達到1300萬人次,屆時大陸赴臺旅遊交流人數可達700萬人次左右,台灣同胞赴大陸旅遊人數可達600萬人次左右。到2020年,雙向交流有望實現2000萬人次。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對兩岸間運力以及台灣的民航、鐵路、公路、海上運輸、賓館飯店、餐飲、景區等接待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2016年市場預期目標測算,兩岸間約需新增1.8萬次航班,台灣需新增酒店客房3.7萬間。隨著兩岸旅遊市場規模的擴大,旅遊涉及的領域會進一步拓寬,對相關産業的拉動作用會更加顯著,對兩岸經濟社會的影響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