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2003年至2011年 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15日 17時2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記者王希、劉錚)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報告指出,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從15日起,國家統計局連續播發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其中,第一篇為《新世紀實現新跨越 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十年,經濟總量實現歷史跨越。

    報告説,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10.7%的平均增速,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其中有6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

    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臺階。201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GDP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GDP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報告指出,十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明顯增強。需求結構明顯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2011年的104.1%;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2011年中部、西部地區GDP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0.1%、19.2%,分別比2002年提高1.3、2.0個百分點。

    報告説,十年來,中央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8.1%,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報告同時也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優勢有所弱化,經濟增長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

    “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堅持用發展和改革來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問題。”報告強調。

 
 
 相關鏈結
· 統計局發佈2012年7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産運行情況
· 國家統計局發佈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主要情況
· 國家統計局發佈2012年7月份全國消費品市場情況
· 統計局發佈1-7月全國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主要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