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兩化"互動、統籌城鄉 走西部特色科學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16日 09時43分   來源:求是

    胡錦濤總書記在7月23日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當前,四川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戰略,就是要著眼實現全面小康、邁向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總結和汲取國內外現代化歷程的經驗教訓,解決當前四川發展的階段性矛盾和問題,走出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一、準確把握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的科學內涵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基本取向是加快發展,增強發展的持久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擴大內需最現實的選擇。“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把大量農村人口和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不僅會帶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的投資需求,還將帶來分配關係的調整,把蘊藏在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巨大內需潛力激活釋放出來,對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長遠性、支撐性的作用。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內在要求是轉型提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強調在“新型”上下功夫,轉型提升是題中之義。四川作為後發地區,在發展模式上不能重復粗放增長的老路,必須高點起步、高端切入,以較小的資源消耗、環境代價支撐和推動發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之路。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關鍵之舉是改革突破,消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障礙。“三農”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為二元體制壁壘導致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資源在城鄉之間不能自由流動。統籌城鄉就是要把農村和城鎮發展作為統一的整體,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的體制機制,解開“三農”問題最核心的癥結。這是一場意義深遠的社會變革,必將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並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核心支撐是創新驅動,提高發展競爭力和質量效益。“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要在理論創新、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大膽探索和突破。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必須把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第一推動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改變低端低效的粗放增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涵蓋城市與農村兩大領域,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實施這一戰略,要突出“互動”、“統籌”、“協調”的理念,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産業與城市、城鎮與農村、經濟與社會、開發與保護等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有效解決工業化城鎮化不同步、城鎮與農村發展不協調帶來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體現到推動四川發展之中。

    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動力,也是統籌城鄉的基礎。我們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把握新型工業化的科學內涵和時代特色,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高端切入、開放合作、加速推進”的工業化道路。

    鮮明確立“産業興省”理念,以産業優勢奠定四川在現代化格局中的地位。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全國將最終形成幾個大的區域經濟板塊。四川是西部大省,在發展定位上要把握這個趨勢,致力於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板塊。要著眼建設西部産業發展高地,用幾年時間集中力量把産業做強,形成産業優勢,增強吸引各種要素的能力。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把工業做大做強,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形成三次産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突出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努力在發展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上搶佔先機。要把握科技和産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把有選擇性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新階段推進工業化的一個高端切入點。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支持企業辦科研院所和研發中心,抓技術創新,推動一批重點成果轉化落地並産業化。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是要實現有效益的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不是一定要淘汰傳統産業。要積極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促進産業和産品高端化,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壯大人才隊伍,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更加注重承接重大産業轉移,以引進高端現代産業促進轉型升級。四川處在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和現代工業體系的重要階段,處在要素集聚效應大於要素擴散效應階段,引進發展在今後很長一個時期都將居於重要地位。要抓住時機、主動承接國內外重大産業轉移,打造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示範平臺。招大引強,爭取更多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投資四川,推動與央企的合作由資源開發向産業發展轉變,帶動相關産業迅速崛起和發展壯大。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抓住世界經濟調整機遇,提升國際化水平。

    以集中集群集約發展為方向,加快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集中集群集約是現代工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有利於促進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降低企業成本,拉長産業鏈條,增強整體競爭力。要把産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場所,實現工業空間佈局上的集中。推進園區內産業組織方式轉變,圍繞主導産業搞好配套發展,提高園區內企業間、産業間的關聯度,打造産業集群。大力提高産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要素集約水平,用最少的資源産生最大的效益。

    三、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著力構建現代城鎮體系

    新型城鎮化,是區域、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避免缺乏産業和人口支撐的“空心城鎮化”;必須同步解決“三農”問題,避免城鄉脫節的“片面城鎮化”;必須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為特徵,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的“粗放城鎮化”;必須用科學規劃引領和保障,避免遍地開花、盲目隨意的“無序城鎮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群眾主體,避免鞭趕進城的“被動城鎮化”,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加強總體謀劃和規劃統籌,科學構建全省城鎮體系和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基本框架。城鎮體系要與區域發展定位相一致,與人口城鎮化進程相適應,與生産力佈局相匹配,使全省城市網絡的主體骨架與全省主要産業的空間分佈基本一致。加強各種規劃的統籌,推進城鄉總體規劃與産業發展、土地利用、交通發展、公共服務、生態建設、文化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科學確定城鎮發展戰略和總體佈局,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省域城鎮體系。前瞻性地定位未來城鄉發展的形態,在一個縣域範圍內把城鎮和農村作為整體來規劃,使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相互促進。

    準確把握和落實“産城一體”的要求,推動産業和城市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強化“兩化”互動、産城融合的理念,做到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産城一體、佈局上功能分區、産業上三産融合。協調和處理好産業與城市發展的關係,搞好城市規劃與空間佈局,把産業園區作為城市的一個功能區,同步規劃建設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把園區建設成為既是産業新城、又是城市新區的“兩化”互動發展示範區。

    高水平規劃和建設城市新區,有序拓展城市和産業發展空間。綜合考慮城市未來發展規模、人口和産業集聚度、資源環境承載力等多重因素,結合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科學規劃城市新區。處理好城市新區與舊城改造的關係,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城市新區的發展必須有産業的支撐,堅持以産業的增長促進城鎮的擴展。把握“再造一個産業成都”的定位,把天府新區打造成産城一體、“兩化”互動的示範區。

    大力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鎮現代化水平。把“宜居”放在首位,科學劃分城鎮功能分區,適度超前規劃和加快建設與城鎮規模、容量相匹配的市政設施,促進生産功能、消費功能、就業功能和服務功能的全面配套。適應現代城市發展趨勢,優先考慮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繁榮發展城市經濟,培育濃厚的商業氛圍和生活氣息。加強城鎮管理,注重利用現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建設低碳生態城鎮和數字化城鎮,提高城鎮運行管理效率。在城鎮規劃建設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塑造城鎮風貌,注重提升城鎮品位。

    四、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著力構建現代新型城鄉形態

    統籌城鄉發展要逐步實現城鄉規劃的一體化、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資源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構建起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和諧相融、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形態。

    以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促進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是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産權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和保護,既可以讓他們帶著這些權利進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自主流轉或處置。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關係全局,要認真總結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經驗,完善措施,鼓勵其他地方因地制宜,在實踐中探索多種途徑和方式,給農民更多的選擇權。

    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重點,解決好人口城鎮化問題。建立統一、開放的人口管理體制,構建有利於人口遷徙的可轉移接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中小城市(鎮)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大城市戶籍準入制度,放開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政策條件。在發揮大中城市作用的同時,重視加強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讓更多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解決所謂“半城鎮化”的問題,重點要改革社會公共服務與戶籍挂鉤的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在勞動就業、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共享。

    以適度集中居住和適度規模經營為方向,促進農村生産生活方式同步變革。以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為主要抓手,以集中居住為主要居住方式,以規模經營現代農業為主要生産方式,促進産業和新村互動相融,讓農民享受現代生活,建設現代農村。總結地震災區農村重建、藏區牧民定居、彝區“彝家新寨”建設經驗,根據平原、丘陵、山區等特點,因地制宜建設新村,提高農村居民聚居度,優化村落和人口佈局。積極探索多種土地流轉方式,鼓勵探索各類以土地使用權為紐帶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推動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

    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在堅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的同時,切不可放鬆農業生産。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鞏固四川作為全國重要農産品生産基地的地位。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培育現代農業産業基地。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著力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農業産業化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大幅度提高農業附加值,實現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為目標,構建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城鄉發展,不是讓農村全部變為城市,而是要讓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讓農村在保持空間開敞、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同時又具有現代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與農民生産生活直接相關的農村水利、農村公路、環境綜合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積極促進城鄉就業、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消除城鄉居民的福利差距。

    五、順應現代化趨勢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構建現代社會治理模式

    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要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主動解決社會轉型中的矛盾和衝突,促進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建立適應現代化發展趨勢和要求的現代社會管理體系。

    積極構建城鄉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必須尊重和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所有工作都要建立在群眾自主自願基礎之上,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完善讓群眾自主決策、自我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安排,只要是在法律和政策範圍內農民自主作出的選擇,就應當尊重。通過完善基層自治機制,健全村(居)委會、議事會和監委會,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能力,推動基層民主制度和民主實踐同步發展、相互促進。

    大力加強城鄉社區建設。隨著城鎮化和農村集中居住步伐加快,城鄉社區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單元。要把強化社區管理和服務作為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切入點,以社區管理促進社會管理。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為核心的社區管理體制,健全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管理服務機制。以集中居住區為單元建立新社區,壯大社區力量,強化社區服務功能,讓社區有組織管事、有制度理事、有人員辦事。

    切實改善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現代社會需要現代的政府管理,創新和改進管理方式和手段。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把政府職能更多地轉向社會建設,以建設民生政府為目標,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堅持依法行政,建立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引導群眾以合法理性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健全社會管理方式,更加重視運用經濟、法律、科技等手段綜合治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管理,形成社會管理的合力。

    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在繁榮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和民主法治素養。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支柱性産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倡導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尚,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作者: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相關鏈結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統籌城鄉為經濟提供強勁動力
· 劉奇葆考察兩地“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最新成果
· 四川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工作會啟幕
· 陜西:推進統籌城鄉發展 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