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第一難事”
——安徽選派新任副廳級幹部擔任信訪專員取得明顯成效
新華社合肥8月27日電(記者王正忠、王聖志)今年3月,剛剛履新的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謝兵,和另外幾名新任副廳級幹部一起,被選派到安徽省信訪局擔任為期4個月的信訪專員。這期間,她必須負責10個重大疑難信訪案件的處理,接訪一個月,並對兩個市的20個信訪積案進行督查。
為了拓寬領導幹部聯絡群眾的渠道,提高幹部處理社會矛盾的能力,從2004年開始,安徽省每年分兩批選派新任副廳級領導幹部,到省信訪局擔任信訪專員。8年來共選派51名信訪專員,參與辦理群眾來信7200件,督查督辦重點信訪案件160多件,包案處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470件,取得了明顯成效。
感悟“第一難事”
謝士媛等12名職工1993年前後被淮南市第三棉麻廠招工進廠,1998年該廠停産關閉後待業在家。但當時未經勞動部門辦理轉為合同制工人的手續,區勞動部門也未建立職工檔案。因此按政策不能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為此,他們多次上訪。
謝兵接手這一案件後,調查了解到,這些職工的確與企業建立了用工關係,且連續工齡超過兩年。她建議對這些職工按長期臨時工待遇補繳養老保險金,費用由職工本人承擔,基於相關部門過去未為職工辦理相關手續和檔案,存在一定過錯,且考慮職工實際困難,政府給予他們一定補助。目前,在政府的資助下,職工們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4個月來,謝兵負責的10起重大疑難信訪案件已結案8起。
“過去沒有親力親為解決信訪問題,不知道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否與群眾合拍。擔任信訪專員,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所有的決策,都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合實際。如徵地拆遷、項目立項等,都應當實行嚴格的社會風險評估。信訪是‘第三隻眼’,可以讓我們看到政府工作的失誤以及政策不完善的地方。”謝兵説。
挂實職、幹實事、求實效
據安徽省信訪局局長王唯介紹,選派新任副廳級幹部任信訪專員制度,目前在安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長效工作機制。
安徽省按照“挂實職、幹實事、求實效”的原則,讓信訪專員“不走過場”。每批信訪專員全部安排到各業務處室聯絡工作,直接分管辦信、接訪和督查督辦等工作,並由對應的分管局長進行業務指導。每批信訪專員任職期滿後,由省委組織部和省信訪局組織全面考評,作為今後培養選拔任用的參考依據。
“省信訪局專門排查一批涉及面廣、處理難度大、久拖不決的疑難複雜信訪案件,交由信訪專員們督辦。並硬性規定每位信訪專員接訪一個月,在任期內必須包保化解10件信訪積案。”王唯説。
提升幹部能力 增強群眾意識
“信訪工作是一本書,書上寫著群眾利益大如天;信訪工作是一面鏡子,折射著幹部的作風和宗旨意識的強弱;信訪工作是一塊磨刀石,砥礪著幹部的能力和修養……”曾經擔任過信訪專員的省國資委副主任朱浩東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信訪專員們參與接訪,更深刻地體味到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吳麗華在任信訪專員期間,曾處理一起上百戶漁民聯名狀告某礦區污染河流的案件,她與省環保局的同志從河流下游沿河道採樣取證,一直上溯到礦區尋找污染源頭。辦案見聞引起她的深思:“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絕不是一句空話。為官一方,絕不能以環境代價換取眼前利益。”
信訪專員制度,讓一批批剛剛履新的副廳級幹部,多了一段直面社會問題,處理複雜矛盾的工作經歷,提高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去年黨代會期間,被省擔保集團兼併的原合肥二藥廠的大批60多歲的女退休職工,到省信訪局上訪,情緒激動,處理起來很棘手。負責接訪的信訪專員、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週密靜靜聆聽,絕不插言,也不讓省擔保集團的同志打斷她們,認真記錄她們講話。她們看到這樣的態度,很快平靜下來。週密又請她們推選一名代表主講,其他人補充。當晚,週密調來該案卷宗認真研讀,充分了解情況後,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逐個解答她們的問題;對信訪人的合理要求一一記錄,並要求省擔保集團限時解決,對不合理要求給予明確解釋。經過3天的調解,信訪人最終滿意而去。
“信訪是天下‘第一難事’,擔任信訪專員,親歷‘第一難事’,讓我增強了大局意識,強化了群眾觀點。”週密深有感觸地説。
目前,安徽各市和部分縣區也相繼建立了信訪專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