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當好文化産業主力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3日 08時53分   來源:求是

當好文化産業主力軍
——十年來我國新聞出版業的改革發展
柳斌傑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高度,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強調要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們深深感到,發展文化産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産業在短短10年間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一個奇跡。

    文化産業發展的新突破

    黨的十六大對文化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和部署:一是作出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的區分,二是提出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不同的改革路徑,三是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的要求。這些新突破澄清了長期以來以意識形態特殊性否定一般文化發展規律、以一般文化發展規律否定文化意識形態屬性這兩種模糊認識,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所以,從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七大,黨中央對文化建設有了新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確要求加快建設文化産業基地、産業園區和産業帶,大力發展文化産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要把文化産業建設成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新聞出版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新聞出版業是加工、製造、銷售、傳播文化産品的行業,也是一個産業屬性很強的行業。10年來,我國新聞出版業在堅持正確導向和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了出版傳媒、發行物流、印刷複製、數字技術平臺等産業,使其産品、産量、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圖書、報紙品種和總發行量佔世界第一位,數字出版産業佔世界第二位,印刷業産能佔世界第三位,我國的出版産品已經進入193個國家和地區,既滿足了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鞏固和擴大了思想文化主陣地,又促進了經濟發展,成為文化産業的主力軍。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有10萬多家國有新聞出版單位由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52家出版、報業、發行、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及印刷企業在海內外上市,新聞出版業“航空母艦”和戰略投資者正在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民營印刷、發行、書業、新媒體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迅速成長,提升了新聞出版産業的實力。到2011年底,我國新聞出版企業已達30多萬家,百萬種産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流通,總産出達1.5萬億,營業收入1.46萬億,佔了核心文化産業的60%,與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繼續深化對文化産業的認識

    文化建設為什麼要強調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弄清楚。時至今日,有些人還説“文化就是文化,還有什麼産業?”事實上,文化建設不抓實體,根本談不上什麼文化大發展。文化就如活人一樣,有“魂”和“體”,是“魂”和“體”的統一。“魂”就是精神、思想、價值觀念等內容部分,“體”就是內容的載體、物質等産業平臺部分,文化建設既要“凝神”,又要“強體”,沒有強大的實體,“魂”就無所依附,也不能傳神,文化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國文化産業興起時間不長,人們認識上有局限是難免的。要調動一切力量發展文化産業,就必須繼續深化對文化産業的認識,在思想上形成更多共識。

    (一)文化産業是文化事業的強大支撐。文化有內容、精神和形式、載體兩個方面,前者是軟的,後者是硬的。拿新聞、出版作品來説,一篇好的新聞作品,一張好的新聞圖片,不傳播就不會産生影響,而要傳播就必須有載體、平臺、渠道這些硬支撐,報紙、刊物、電臺設備、電視製作、互聯網、手機等都是物質産品,都是重要産業。出版也是如此,內容創作出來了,必須要經過編輯、印刷,製成發行于市的産品,才能變成大眾消費品,而製作、發行産品和互聯網、終端閱讀器等就是它的硬支撐,也是重要産業。由此可見,任何一種文化創意都需要産業支撐,沒有産業實體支撐、不能傳播的文化作品,沒有任何社會意義。中外事實都證明,通過文化産業做強文化才是真發展真繁榮。

    (二)文化産業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文化産業是由文化産品構成的,文化産品是把思想文化內容固化在物質中的特殊産品,是固定的有形的,如書報刊、影視片、數據庫等,産品和內容是分不開的。還有那些文化場館,只要建在那裏,它就會影響人們。與流陣地(如演講、演唱)比較,固陣地長效作用強、影響大。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能總是飄在空中,要用固陣地讓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這必須是通過産業的發展、實力的壯大來實現。西方文化的強勢就是因為它的産業是強勢的、傳播能力是市場化的,它並沒有什麼先進的思想和專門的外宣機構,就是靠強大産業和優勢産品,通過市場發揮作用的。我們一定要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創造文化産品,強化有影響的固陣地,這是一個戰略性任務。

    (三)文化産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美國公佈版權産業(文化産業加軟體、通訊)佔國民經濟的43%,這讓全世界為之一震。我國文化産業雖然剛剛起步,但同樣有著光明的前景。第一,我國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創造力強,發展文化産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體制機制能夠調動起人民文化創造的積極性,我們的文化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二,我國文化産業創新能力強,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産業揚帆猛進,平均年增23%,大大快於GDP的增長,特別是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逆勢上揚,顯示了它的發展潛力。第三,文化産業是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支撐點。文化産業物質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知識資本多,是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民生經濟的重要門類。第四,文化産業在擴大內需、改善民生中作用巨大。我國文化産品的總供給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總需求遠遠高於發達國家。這“一低一高”給文化産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第五,迅猛發展的高新技術是文化産業大發展的新動力。文化産業的發展是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結伴而行的,印刷術催生了第一次文化産業革命,聲光電催生了影視業,互聯網、數字化技術又催生了一大批新業態。當前的傳播革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個動力用好了,我國的文化産業將會升級換代,實現跨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做大做強文化産業

    黨的十六大以來,新聞出版領域的改革一直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産業發展有了重大突破。如何當好文化産業的主力軍,我們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路,正在努力地實踐。

    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黨的十八大前,要完成改革第一步——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培育合格的新興市場主體。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産業的基礎。沒有企業哪來市場?哪來産業?轉企改制不到位,文化單位游離于市場之外,就不會有文化産業。目前,第二步改革正在啟動,就是在轉企改制的基礎上,以“三改一加強”(進一步推進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為中心,培育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出版傳媒企業集團,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文化財富的創造者、傳播者。

    加快落實“十二五”時期文化産業發展規劃。抓緊制定配套政策,用好用足國家和各地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爭取發展專項資金、銀企合作、引進外資、加大補助和獎勵力度等方式,切實加大投入。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從實際情況出發,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對已經落實設計和資金的項目要抓緊開工建設,對已經通過論證但資金尚未到位的項目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對暫時達不到立項水平的項目要抓緊做好前期論證工作。

    大力拓展新聞出版産業跨越式發展新領域。加大新聞出版産業帶、産業園區和産業基地建設力度,重點發展數字出版、數字音樂、數字印刷、版權創意等産業園區和基地。繼續組織好數字印刷和印刷數字化、印刷環保體系建設,加大數字出版産品和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開發新業態、新産品。繼續推動遊戲動漫出版業、音樂出版業快速發展。完善改革發展項目庫運行管理機制,用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帶動産業發展。

    不斷促進新聞出版科技創新。加快組織一批重大工程、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研發一批尖端技術、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出一批科技産品。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新聞出版企業在數字出版、數字印刷、電子紙和新聞出版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自主研發。切實推動中華字庫工程、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國家數字複合出版系統工程、國家傳播平臺及綠色印刷技術研發工程的實施,爭取早出成果。高度重視行業標準建設,抓住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媒體印刷讀物(MPR)標準獲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立項契機,加大研發、推廣和宣傳、應用,爭取技術、標準方面的主導權。

    擴大新聞出版産品和服務的消費。根據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取向,推動新聞出版産品和服務創新,加強城鄉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積極支持並規範出版物電子商務,推動各種方式的出版物連鎖經營和實體銷售,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創新營銷模式和服務方式,開發特色消費市場,形成多樣化消費方式和新的消費增長點。通過價格調節、財稅優惠、政府補貼等政策,引導新聞出版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應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出版發行、音像産品製造、網絡服務等領域積極開發新市場。

    加大文化産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投資政策要放寬,給民資參與文化産業發展更多的機會。二是金融政策要支持,新聞出版總署已與國內所有大銀行簽訂了金融支持的協議,每年支持的力度在幾千億人民幣,解決發展的資金問題。三是財政稅收政策要兌現,確實做到誰發展就支持誰,多給企業提供做大做強的條件。四是政府採購、公共服務政策要向優勢企業、優質産品、優良服務傾斜。現在政策是明確的,問題就在於落實不夠,企業的活力發揮不充分。用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這要作為促進産業發展的一個重點環節。

    總之,作為文化産業的主力軍,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全力以赴抓改革、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增效益,發展和壯大文化産業實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

 
 
 相關鏈結
·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在交流中傳承先進文化
· 柳斌傑會見聖智學習集團首席執行官羅納德•鄧恩
· 全國新聞出版系統援藏援疆工作會召開 柳斌傑講話
· 柳斌傑:圍繞主線抓落實 開創新聞出版工作新局面
· 柳斌傑強調:堅守出版文化精神 力推更多精品佳作
· 柳斌傑:中國知識産權保護情況惡化説法不合實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