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9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 吳雨、張辛欣)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保持平均10%以上的增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下全球經濟疲軟、外部風險積聚,中國該如何應對?
13日,作為首位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的華人,朱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表達他對於當下中國增速下降的思考,並向記者談論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如何找尋拉動增長的新引擎。
給增長打上“可持續、包容、綠色”標簽
“上半年中國GDP達到7.8%的增速,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朱民認為,增速下降是對經濟過熱適度調控的結果,政策效果初步顯現。但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了防止增速過快下滑,中國仍需把“穩增長”作為首要目標。
談及如何“穩增長”,朱民強調,最難的不是推動GDP增長,因為中國財政赤字很少,還有很多政策空間。“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兼顧結構調整,才是最主要的。”
他表示,當下投資在GDP中的佔比達到15.8%,如此高速的增長是很難維持的。“全球經濟下滑,對外需求下降,如果還維持高增長,必然出現産能過剩,導致企業利潤萎縮,進而又會對經濟增長産生影響。”
那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應該尋找一個怎樣的發展方向?
朱民認為可持續性、包容性、綠色性三條原則必須堅持。第一,要堅持可持續的增長方式,既不能像歐洲一些國家那樣,靠借錢消費推動增長,也不能過分依靠投資拉動。對新興經濟體來説,未來經濟發展需要更可持續的動力,那就是消費。第二,增長的包容性很重要,增長的結果要讓百姓共享,逐步縮小收入差距。第三,要注重增長的綠色性,不能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為代價。
對於基建投資,朱民認為,關鍵是看投到什麼地方。比如,醫療方面的基建項目就是不錯的選擇。“通過改善老百姓的醫療狀況,消減其後顧之憂,就可更多地拉動消費,這樣的投資項目意義更大。”
全球經濟關聯性增強 中國需做好風險防範
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度演變的今天,各國經濟關聯性大大加強,朱民對此印象深刻。
“這對各國貿易增長起到良好作用,但也産生了風險。”他説,“我們發現,拉美的股票市場與亞洲新興的股票市場關聯度高達80%。這就是説,各國經濟受外部影響很大,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的波動受外部影響高達60%。”
他認為,歐債危機的進展,以及美國或將推出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都應引起中國重視。
他建議,中國首先要承擔大國責任,通過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積極支持歐洲國家度過危機,為合作共贏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另一方面,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引起流動性過剩,對全球經濟産生影響。朱民認為,對中國而言,雖然目前經濟增幅放緩,但因為農産品價格、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高位震蕩,通貨膨脹的壓力仍存,中國政府需要未雨綢繆。
增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承擔了國際責任
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股權進行了改革,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都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十位的股東。
朱民表示,當前,新興經濟體經濟快速增長,佔全球GDP比重超過50%,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主導力量。
“作為新興經濟體之一,中國的股權幾乎翻了一番,達到6%左右。這表明了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朱民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個以額度為基礎的單位,它要反映世界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化。因此,中國經濟在全球份額中的增長,也反映在基金的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中。
不久前在墨西哥召開的G20峰會上,中國宣佈支持並決定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出資數額為430億美元。
“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責任是相稱的。”朱民説,“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採取更開放的原則,希望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參與管理,更好地反映全球經濟的聲音,我覺得這是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