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添活力顯效益—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26日 07時16分   來源:人民日報

轉換機制添活力 面向市場顯效益
——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述評

    重慶方言劇《河街茶館》、舞劇《挂紅燈》、歌舞《天際之愛》……8月至10月,來自全國各地的119台劇目參加了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一部部富有濃郁地方特色,浸潤著鄉情人性的精品力作給北京觀眾帶來豐盛的文化盛宴。更令人注目的是,今年參加全國優秀劇目展演的97家院團中,完成轉企改制的院團有64家,顯示出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的蓬勃生命力。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我國文化企業體制改革的第一批試點單位,近3年來,中影集團創作生産的各類影片已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2%,其中票房過億的影片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1%,發行的數字電影數量及票房收入均佔全國市場份額的95%以上。 

    成立於2005年的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6年來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85.97億元,年均增幅62.58%;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10年來,業績突飛猛進,去年年度總銷售額已經超過160億元,還成功登陸A股市場。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作為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情況,可以清晰地衡量出改革是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據統計,全國已登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6950家,核銷事業編制近29.4萬個。

    加快步伐 全面推進

    10年來,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穩步前進,為我國文化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逐漸提速,轉企改制工作更呈現出進一步深化的景象。從出版發行、廣電影視到文藝院團,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加活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是從上到下的共同奮鬥目標。

    截至目前,全國承擔改革任務的580家出版社、3000家新華書店、850家電影製作發行放映單位、57家廣電系統所屬電視劇製作機構、38家黨報黨刊發行單位已經全部完成轉企改制;全國2102家承擔改革任務的文化系統國有文藝院團(不含保留事業體制院團)已有2092家完成和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撤銷或劃轉任務,佔總數的99.5%。

    各地方1177家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中,1147家已完成和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佔總數的97.5%,其餘30家正在按已批復方案積極實施;中央和地方的應轉企改制的重點新聞網站中,80%以上已完成和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其他網站將按計劃在2012年底完成全部改革任務。

    在文化體制改革這場攻堅戰裏,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最為艱難。“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曾經是多少人嚮往的地方,身份的轉換讓很多單位與個人難以接受。而從“鐵飯碗”、“大鍋飯”走向市場化,不斷面對市場法則的選擇,優勝劣汰,依據市場決定自己的收入,也讓不少人有所顧慮甚至有所抵觸。

    “不轉變只有死路一條!”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顧欣反復強調。正是轉企改制讓該集團的藝術生産力得到解放,並獲得顯著的效益。2011年東方歌舞團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集團年收入超過2億元。

    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舞劇《月上賀蘭》得到了觀眾的青睞和輿論的好評,至今已演出430多場,還獲得過荷花獎、文華大獎。創作、演出這部力作的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也是轉企改制的成功代表。“過去,我們創作慾望不高、表演積極性不強,如今,劇院面貌煥然一新,創作了一批叫座又叫好的佳作。《月上賀蘭》不僅走遍寧夏各地,還走進了十幾個省市的大小劇場,票房收益可觀。”總經理閻宏新興奮地説。

    面對挑戰 改變經營

    轉企改制為經營性文化單位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主動面向市場。

    許多國字號的文化單位成功轉型後,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得以確立。他們全力開拓市場,轉變經營思路,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獲得釋放,取得了顯著收益,讓文化産業的地位迅速提升;一些公司實力日漸雄厚,成為“上市”的先行者。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認為,事實表明,變身後的這些文化單位,依然可以繼續承擔“國家隊”的重任,依然可以走在全國文化隊伍的前列。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自成立起就構築了全新的經營鏈和營銷模式,緊盯市場需求,開拓最新市場空間。2010年,他們聯合上海東方傳媒集團、韓國希傑集團,製作了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僅第一輪演出就達191場,票房超過8500萬元。他們與上海的合作夥伴推出的多媒體雜技劇《時空之旅》已經連續演出6年多,3000多場,票房達3億元。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面朝國內外市場,形成了以傳媒為核心的多元化産業經營體系,涵蓋節目製作、節目發行、音像出版、廣告經營、電視購物等方方面面。2011年 ,他們碩果纍纍,電視劇《中國地》、《野鴨子》等不但熱播熱銷海內外,還獲得多項大獎。

    一旦面向市場,國內外市場的界限也就自然打破。通盤考慮、兩者兼得,成為許多轉企改制後的集團公司的首選。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在贏得國內市場的同時,始終注重版權輸出,2011年,法蘭克福書展上,以版權輸出275種創造了優異成績;江西省出版集團去年輸出版權127種,比2010年增長27%,《腰門》獲得“輸出版優秀圖書獎”,《朗朗中文》進入國外300多所學校。重慶演藝集團自2010年以來,優秀作品不但推向國內舞臺,同時考慮海外商演,僅雜技劇《花木蘭》就在美國商演200多場。

    創新機制 不忘責任

    “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産業將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其中轉企改制是強勁的推動力。“對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而言,轉企改制並不是因為財政養不起,而是要通過這種改變,培育完整合格的市場主體、提高經營能力、營造競爭環境、推動文化産業向支柱性産業進軍。”在轉企改制取得顯著成效的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自有一番體味。

    轉企改制後的國有電影製片廠、電影公司、電影院線,生産經營狀況出現根本好轉,截至2011年底,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已有39條,涵蓋2800余家影院、9200余塊銀幕;而出版發行體制的改革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成熟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的文化市場主體,初步形成以大中城市為主、周邊城鎮配套、向廣大農村輻射的發行服務新格局。

    2003年,中央確定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35個試點單位中新聞出版單位就佔據了21席,這樣的舉措必須首先消除一系列思想觀念上的阻力。今天的事實表明,我國新聞出版行業在轉企改制以後,並沒有忘記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2010年5月底完成企業法人工商註冊登記後,中國汽車報社更加重視建立領先型傳播競爭優勢,宣傳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目前,中國汽車報社主辦有《中國汽車報》和《汽車族》、《摩托車趨勢》等5種雜誌,擁有2家網站和電子音像出版業務,具備了汽車專業傳媒集團的雛形。

    轉企改制後的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編委會及經營管理班子,逐步形成以“四大板塊”為主營業務的運行格局:一是新聞出版信息服務平臺,二是新聞出版數字服務平臺,三是面向新聞出版業的投融資板塊,四是面向文化産業的多元化服務板塊。

    轉企改制後的我國經營性文化企業,除了重點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之外,還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産業,以便逐步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2011年12月,中辦、國辦下發《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在國家許可範圍內,要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産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産業園區建設。文化部曾專門下發《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資文化産業發展等。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為了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産業投融資體系。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經過轉企改制,我國的文化發展正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記者 陳原 王玨)

 
 
 相關鏈結
· 我國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綜述:激發生機活力
· 新聞出版總署核查全國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制情況
· 黑龍江首批11家非時政類報刊6月底完成轉企改制
· 雲南省32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將完成轉企改制
· 上海部署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
· 貴州京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初步完成轉企改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