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11日電(記者 顧瑞珍)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11日説,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將建成由“城市站”、“背景站”、“區域站”和“重點區域預警平臺”組成的裝備精良、覆蓋面廣、項目齊全、具備國際水平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
記者從此間在南京舉行的“全國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現場會”上獲悉,目前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由113個重點城市擴大到338個地級市(含州盟所在地的縣級市),國控監測點位由661個增加到1436個。已建成14個國家環境空氣背景監測站,正在我國南海海域新增一個背景站,即西沙國家環境背景綜合監測站,該站已經進入建設階段。建成31個農村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近期還將針對區域污染物輸送監測需要新增65個站點,基本形成覆蓋主要典型區域的國家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為摸清重點區域污染特徵,形成特殊污染氣象條件下重點地區空氣質量預測和預警能力,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警監測網初步框架已構建完成,京津冀、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警監測網正在研究建立。通過一系列優化調整,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絡範圍更大,點位更多,有利於我們在更大的尺度上動態掌握全國空氣質量變化狀況。
吳曉青説,新標準頒布後,環境保護部立即印發了《關於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通知》、《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提出了新標準實施的“三步走”目標,明確了開展第一階段監測的範圍、內容和要求,對新標準監測實施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全面優化新標準監測網絡,出臺了《關於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的意見》,對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區域環境空氣監測能力建設進行了部署和要求。會同財政部安排專項資金5.19億元已全部下撥到地方,重點支持開展第一階段監測的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儘快形成對新增空氣質量指標的監測能力。建立和完善新標準監測技術體系,開展了新《空氣質量評價辦法》和新增指標監測方法、技術規範、質量控制規範等的研究與制定工作。
吳曉青表示,環保部將專門成立督查組,近期分赴各地現場督查新標準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督促第一階段實施監測的74個城市在今年年底以前形成監測和信息發佈能力。明年要結合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大檢查,對新標準監測數據的質量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