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年黨的組織制度和黨內基層民主建設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6日 17時15分   來源:新華社

用制度守護黨的生命
——十年黨的組織制度和黨內基層民主建設述評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周英峰)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

    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組織制度和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紮實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建設邁出新步伐

    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帶根本性的組織制度。各地嚴格遵循黨章,按照中央要求,堅持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積極探索代表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一是落實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截至目前,27個省(區、市)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代表任期制暫行條例的實施辦法;365個市(州)、2684個縣(市、區)探索建立了代表提案和提議、調查研究、列席黨委有關會議、聯絡服務黨員群眾等配套工作制度;20個省(區、市)、174個市(州)、780個縣(市、區)成立了黨代表大會代表聯絡工作機構,分別佔總數的64.5%、46.5%、27.9%。廣東、浙江分別在全省建立了4278個、3972個黨代表工作室,接訪黨員群眾。

    二是做好代表選舉工作。採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復醞釀、逐級遴選的辦法,廣泛發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與代表選舉。參與黨的十八大代表人選推薦提名的黨員比例達98%,代表選舉的差額比例多於15%;各省(區、市)黨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差額比例由上次換屆的26.4%提高到28.7%,各市、縣黨代表差額比例平均分別為22.3%、21.7%。各級黨組織注重對代表人選“德”的考察,注重推薦優秀黨員作為代表人選。黨的十八大代表人選實行差額考察,31個省(區、市)代表人選差額考察的比例平均達13.4%,並對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名單進行公示。加大從生産和工作一線推選代表力度,重點提高工人、農民代表比例。黨的十八大代表中,生産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佔30.5%,比十七大時提高了2.1個百分點;代表中的工人黨員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由十七大時的51名增加到169名(包括農民工黨員26名),佔7.4%。這次黨委換屆的31個省(區、市)黨代表大會代表中,生産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佔33.4%,比上屆提高2.2個百分點。

    三是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的縣(市、區)落實代表任期制,建立黨代表大會年會制,在年會的內容和程序、代表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以及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新的經驗。一些地方還選擇部分鄉鎮開展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

    黨內選舉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

    各地按照中央要求,結合實際,落實黨員民主權利,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提高候選人提名、介紹、選舉中的民主質量。

    一是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許多地方在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中,採取組織推薦、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黨員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産生候選人。全國大部分地方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採取“兩推”辦法,即黨員推薦和村民推薦相結合産生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人選。鄉鎮黨委換屆時,遼寧等地探索採取實名推薦的辦法,確定初始提名人選。地方黨委換屆時,各地普遍對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人選進行全額定向民主推薦,對現任班子成員進行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對擬提拔人選普遍進行二次推薦,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真實性、科學性進一步增強。

    二是拓寬候選人介紹方式。在鄉鎮、村黨組織換屆中,許多地方採取召開見面會、競職陳述、回答黨員群眾提問、實地調研、公佈工作實績等方式介紹候選人。遼寧、河北等地部分鄉鎮在黨委換屆中還採取櫥窗展示、製作展板、播放錄像、媒體介紹等方式,形象直觀地介紹候選人情況。

    三是完善黨內選舉辦法。各地通過適當提高候選人差額比例,擴大了選舉中的民主。地方黨委換屆中,31個省(區、市)黨委委員候選人差額比例平均為11.9%,比上次換屆提高0.6個百分點。普遍提高市、縣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候選人差額比例。其中,市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為14.9%,縣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為11.3%。

    黨的地方委員會工作機制得到新規範

    各地進一步健全黨的委員會制度,探索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地方黨委集體領導作用進一步加強。

    一是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各地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常委會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同時,普遍建立健全黨委常委分工負責制,明確書記、副書記和其他常委職責,科學合理分工,加強常委之間的溝通協調,形成團結協作、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是健全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制度。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定期向全委會報告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全委會決議執行和廉潔從政等情況,全委會採取討論、評議等形式,對常委會工作進行評價。各地普遍推行“一報告兩評議”制度。一些地方探索建立同級黨代表大會代表、全委會對常委會工作進行評議監督制度。一些地方還在規範常委會決策程序,細化全委會、常委會決策範圍等方面進行探索,全委會決策、監督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三是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各地普遍實行黨委討論決定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票決制,切實擴大了決策中的民主。一些地方實行下一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以及一些重要部門主要負責人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由全委會審議、無記名投票表決。全國69個縣(市、區、旗)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科學劃分黨代會、全委會、常委會及其成員職責權限,為規範縣委權力運行尤其是縣委書記職權積累了經驗。

    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地積極穩妥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進一步顯現。

    一是普遍實行基層黨務公開。目前,基層黨組織黨務公開平均覆蓋率達98%以上。天津、內蒙古、江蘇等地基層黨組織充分運用互聯網、局域網、電子顯示屏、遠程教育站點、手機短信平臺等現代信息手段,使黨務公開更加簡便、快捷、高效。一些基層黨組織還建立“黨員點題公開欄”和徵求意見箱,提高了黨務公開的針對性。

    二是穩妥開展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民主推薦和選舉工作。各地在部分基層黨組織中開展了公開推薦、直接選舉領導班子成員試點工作。2009年,江蘇南京市在換屆的363個社區黨組織中,全部採用公開推薦、直接選舉方式産生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2010年,廣西在村(社區)黨組織換屆中,普遍採用公開推薦、直接選舉方式産生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

    三是積極推進基層民主議事決策。各地充分發揮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民主議事決策作用。全國有57.5萬個村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一些地方還規定,每月“逢四説事”、“逢五議政”,先召開黨員大會,再由黨員群眾共同參與議事決策,使黨員大會的作用經常化、制度化。

    四是不斷拓寬黨內基層民主監督渠道。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黨員向基層黨組織及領導班子成員提出詢問和質詢制度。廣西在部分縣(市、區)和鄉鎮推行黨員旁聽縣(市、區)黨委常委會議、鄉鎮黨委會議的做法。四川成都、雲南麗江等部分縣(市、區)邀請黨員代表列席黨代會、全委會、常委會和基層黨組織有關會議。各地在發展黨員、黨內表彰等工作中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進行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黨員群眾普遍反映,參與黨內基層民主監督的途徑更多了、質量更高了。

 
 
 相關鏈結
· 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外記者探訪中共浦東培訓基地
· 中共代表出席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第十次代表大會
· 中外記者走進井岡山中共“紅色搖籃”培訓基地
· 中共國家知識産權局直屬機關第四次代表大會舉行
· 中共代表團離京出訪俄羅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