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0日電(記者 王大千)記者近日走訪青海柴達木地區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傾聽一些建設者對黨的十八大的期盼,以及各自心中的新願景。
柴達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鹽湖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有色金屬資源及高原生物資源,素有“聚寶盆”之稱。作為2005年國家批准建設的首批循環經濟試驗區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發展理念,在科技攻關、招商引資、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特色優勢産業培養初見成效,循環經濟産業框架基本形成。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盆地中的大型國有企業,也是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公司總裁李小松告訴記者,柴達木地區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其各類資源總量達601億噸,但受技術條件和發展階段的限制,多年來一直以鉀的開發為主,大量鈉、鎂、鋰等伴生資源被當做“廢料”排放。近幾年,這裡從單一開發轉向綜合利用、延長産業鏈條等,有效地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科技創新使我們走上以綜合開發、循環利用、産業鏈條縱橫延伸為核心的循環經濟之路。”李小松説,10月初,從國家發改委傳來好消息,總投資80.4億元的青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鏈項目獲批,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希望相關工程能快速實施,同時加強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實現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以産業高度融合和産品鏈耦合為載體的鹽湖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帶動試驗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格爾木市崑崙經濟開發區,現有225戶註冊企業,近年來這裡不斷完善水、電、路、燃氣、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為各類招商引資項目進駐提供了有利條件,2010年以來的簽約資金達到77.5億元。
崑崙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長青説,如今的經濟發展必須以良好的生態效益為首要評估標準,希望黨的十八大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能夠鼓勵更多低碳、高新技術項目發展,引導園區堅定不移地走循環、綠色、高效發展之路。
談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苗肖華説:“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青藏鐵路公司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大型企業修建了鐵路專用線,並開通集裝箱運輸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産品運輸,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保障。”
苗肖華告訴記者,目前,試驗區內已建設開通了7條鐵路專用線,為經濟發展服務。他期盼,在黨的十八大之後,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規劃,將青藏鐵路網發展成為“東接成昆、南連西藏、西達新疆、北上敦煌”的西部鐵路樞紐,形成大能力的運輸通道,為柴達木資源的開發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提供不竭的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