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
——國家大劇院5年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掃描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萬一)5年前,國家大劇院開館運營時,許多人對這個巨型建築的前景表示疑惑。短短5年,國家大劇院以獨具特色的運作模式,在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的同時,也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成為全世界藝術家嚮往的地方。
5年登臨世界表演藝術重要一極
僅僅5年,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日益産生深遠影響的國家大劇院,成為首都北京乃至全國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標。
在演出經營上,商業演出3541場,售票393萬張,上座率達到81%。
在藝術創作生産上,已製作包括京劇、歌劇、話劇、舞劇等表演形式在內的劇目29部,其中原創劇目11部。歌劇《圖蘭朵》《趙氏孤兒》、京劇《赤壁》、話劇《簡·愛》等贏得盛讚。目前,國家大劇院的劇目製作計劃已安排到2016年。
在藝術普及教育上,國家大劇院舉辦公益性演出2498場,開展藝術普及教育活動2173場,走進大劇院接受藝術普及教育、感受藝術熏陶的觀眾達228.7萬人次。
在中外藝術交流上,超過13.6萬人次的中外藝術家登上大劇院舞臺,其中有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10萬餘名藝術家,以及298個國外演出院團、3.4萬人次的國外藝術家。目前國家大劇院已經與175個國外藝術機構、109個駐華使館建立了交流關係,與英國皇家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等13家國際著名表演藝術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指揮家、芭蕾舞團以及著名歌唱家卡雷拉斯、多明戈、弗萊明等接踵而來。
世界著名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大師這樣感嘆:這裡的音樂廳和觀眾都太棒了,我為中國能夠擁有一所如此高水準的劇院而感到興奮!
獨特的運作模式 科學的經營定位
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告訴記者,科學經營定位是運營取得成功的關鍵性要素,大劇院首先將自己的經營業態定位為劇院而不是劇場。劇院經營的是節目,收穫的是票房;劇場經營的是場地,獲得的報酬是場租。不同的經營業態,決定了隨之而來的組織架構、崗位設置、人員配備以及運作方式。
大劇院以節目為主營産品,堅持呈現高品質的高雅藝術和民族藝術精品,每年的演出經營收入約3億元,並通過多元發展形成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經營業態,超出了一般劇院單一場地出租的功能,贏得了持續發展的空間。
其次是探索獨特經營管理模式,推動高雅藝術發展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經營管理模式的形成。按照事業單位管理、企業化運營的體制模式,國家大劇院設計了一套以節目演出、劇目製作、藝術普及為核心業務,以傳播交流、市場營銷、品牌塑造為重要手段,以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管理和高技術保障為支撐的管理運營模式。
此外,國家大劇院以高效的組織構架,打造我國表演藝術領域的文化航母。根據經營目標和功能需求,大劇院建立了一套設計科學的組織架構,每天高效運轉,較好支撐了大劇院的經營發展。
“三大戰略”鑄輝煌
第一是品牌戰略。精心打造為國內外表演藝術家所認可、廣大群眾文化生活中重要文化地標的品牌,是國家大劇院的不懈追求。實行差異化經營,主打歌劇、音樂會、舞蹈、戲劇和戲曲五大藝術門類。既經營節目,又開展劇目製作、藝術普及、藝術交流、殿堂經營和衍生産品開發,形成高雅藝術産、供、銷一條龍的集團化産業鏈條。
經過5年的運營,體現大劇院功能定位和經營方向的六大品牌特徵不斷凸顯:大體量,高品位、高水準的高雅藝術的節目;充滿活力的藝術生産機構;中外藝術交流的巨大平臺;面向人民群眾的頗具特色高水平藝術普及教育平臺;世界最先進、最宏偉、規模最大的藝術殿堂;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
第二是全球化戰略。國家大劇院堅持全球化戰略,瞄準世界一流水平,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優秀劇院管理經驗和演出運作模式。據統計,大劇院先後派出100多批工作人員到英國皇家歌劇院、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悉尼歌劇院學習、交流,並積極推動對外藝術交流,接待國外演出院團、國外藝術家,與國際著名藝術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利用國際優秀的表演藝術資源,積極融入國際表演藝術領域。尤其是在藝術創作生産領域,國家大劇院秉承“只圖所用,不圖所有”以及“在巨人的肩膀上進步”的理念,放眼世界,遍邀一流的藝術家參與劇目創作生産,使藝術生産一開始就站在國際性的制高點上。
第三是人才戰略。根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功能定位與組織架構,積極實施科學有力的人才戰略。大劇院通過國際化人才招聘,多層次、多樣化的幹部人才隊伍培訓,培養出一支具有較高藝術素養、較強工作能力、頑強工作作風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多兵種”人才隊伍。
目前,全院共有博士13人、碩士220人、副高職稱以上36人、海歸人員92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70%以上擁有外語等級認證。這支優秀隊伍為大劇院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