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記者 李清華、劉潺)19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環境一號”C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一顆新技術驗證衛星和蜂鳥試驗載荷。
11月19日,搭載“環境一號”C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11月19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環境一號”C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
“環境一號”C衛星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將與2008年9月成功發射的“環境一號”A、B衛星組成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形成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災害與環境情況的動態監測預報能力。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1月19日,搭載“環境一號”C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環境一號”C衛星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將與2008年9月成功發射的“環境一號”A、B衛星組成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形成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災害與環境情況的動態監測預報能力。
有關專家介紹,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是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立項進行研製的衛星應用系統,由2顆光學小衛星(A、B星)和1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C星)組成,擁有光學、紅外、超光譜和微波多種探測手段,主要用於對生態環境和災害進行大範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監測,及時反映生態環境和災害發生、發展過程,對生態環境和災害發展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對災情進行快速評估,為緊急救援、災後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環境一號”C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生産,衛星地面系統由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負責研製建設,減災應用系統和環境應用系統分別由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負責研製建設。
搭載發射的新技術驗證衛星和蜂鳥試驗載荷主要用於對新型航天器件、設備、材料、方法和微小衛星平臺等進行在軌驗證試驗。
用於這次發射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71次發射。
我國發佈新一輪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投入約217億元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林暉)中國氣象局24日在北京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到2020年,我國將投入約217億元,用於新型氣象衛星研製、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和氣象衛星資料綜合應用能力建設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在會上介紹,2011年到2020年,我國計劃發射11顆氣象業務衛星,包括3顆風雲二號03批衛星,3顆風雲三號上午星、2顆風雲三號下午星、1顆降水測量雷達星以及2顆風雲四號光學星。其中,3顆風雲二號03批衛星中的第一顆風雲二號07星已於今年1月13日成功發射。 >>>詳細閱讀
我國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實踐九號A/B衛星
10月14日,載有“實踐九號A/B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當日11時2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實踐九號A/B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10月14日,載有“實踐九號A/B衛星”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新華社太原10月14日電(記者 李清華、燕雁)14日11時2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實踐九號A/B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實踐九號A/B衛星是我國民用新技術試驗衛星系列的首發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負責研製。衛星主要用於長壽命高可靠、衛星高精度高性能、國産核心元器件和衛星編隊及星間測量與鏈路等試驗,以此提升我國航天産品國産化能力。 >>>詳細閱讀
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
新華社西昌9月19日電(記者李清華 江宏景)2012年9月19日3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十四顆和第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這是我國第二次採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北斗導航衛星,也是今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三次發射。此次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快速組網技術日臻成熟。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