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台灣新竹11月21日電(記者 張勇 譚喆)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主辦的第二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21日在台灣新竹開幕。兩岸産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200余人與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以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高級顧問的身份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發言。他説,自去年2月兩岸經合會成立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以及建立兩岸産業合作論壇以來,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岸産業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取得積極成果。一是形成制度化合作機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作架構;二是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5個産業分組在實施層面共簽署22項合作文件;三是深化合作內涵,在技術、標準和品牌方面合作取得進展;四是鞏固已有合作基礎,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五是著眼未來發展,成立專家諮詢小組並研究兩岸産業合作重大問題;六是“陸資入島”穩步進行,項目規模逐步增大。
張曉強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兩岸經濟都面臨著國際競爭激烈、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增加,外需趨緊、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兩岸産業各有特點和優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兩岸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産業合作空間很大。深化産業合作,既是兩岸齊心協力共渡當前難關的客觀要求,也是著眼長遠,促進企業共同發展、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兩岸應放眼世界,化挑戰為機遇,不失時機地促進兩岸優勢互補和互利合作,共同提高經濟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攜手搶佔制高點。
張曉強就加強兩岸産業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以規劃為指導,進一步擴大兩岸産業合作範圍;二是以園區合作為平臺,發揮産業合作的規模效應;三是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引領,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四是以企業為主體,推動兩岸雙向投資均衡發展。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兩岸經合會召集人鄭立中致辭表示,産業合作論壇能夠在兩岸連續舉辦,離不開大家共同的付出,也離不開兩個大環境:一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形成和不斷鞏固深化,二是兩岸攜手應對國際經濟形勢新挑戰的客觀需要。他指出,兩岸産業合作作為構建兩岸持久經濟合作關係的有效載體,對於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和共同發展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兩岸更應順應經濟轉型發展的客觀需要,不為艱難所懼,不為干擾所惑,共同攻堅克難,攜手前行。他對深化兩岸産業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著眼全球,攜手打造産業鏈;二是要創新驅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三是要增強互信,完善産業合作機制;四是要重點突破,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他希望兩岸産業合作論壇能夠為推動兩岸産業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發揮更重要的積極作用。
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杜紫軍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推動兩岸産業合作是持續無止境的工作,需要突破各種障礙與保持不斷創新的精神。他提出三點具體建議:一是加速推動新興産業合作,建立共同進軍全球高端及優質平價新興市場的基礎;二是精進兩岸合作試點,選擇特定産業或區域,積極引導資源投入,並加以落實;三是引導重要産業相互投資合作,尋求互利雙贏。
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兩岸經合會召集人高孔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本屆論壇以“兩岸産業合作突破與創新——共商發展,共創雙贏”為主題,將圍繞“兩岸産業合作模式回顧與前瞻”、“深化産業合作與促進雙向投資”、“新興産業合作與中小企業發展”等3項議題進行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