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非洲荒漠裏中國熱流—中石油尼日爾、乍得項目記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02日 17時4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謝鵬)小飛機搖擺著滑向地面,從舷窗望出去,天地昏黃,沙海無垠。落地,出艙,四目荒寂、熱氣蒸騰,撒哈拉大沙漠的深處讓人身心一頓。走進簡易候機廳,墻上一張用烙鐵在三合板上燙畫出的鷹翔天地圖令人一振。這裡,是中石油位於非洲內陸尼日爾的阿加德姆油氣項目現場基地。這裡的主人,是在環境惡劣的沙漠開採出滾滾油流的中石油中非員工。

    駱駝精神——只有荒涼沙漠 沒有荒涼人生

    洪水氾濫之後,尼日爾河面驟然開闊。但在充滿原始美感的景致之後,是瘧疾等惡性傳染病暴發的威脅,稍不注意就可能“打起擺子”,甚至生命堪憂。在尼日爾,衛生達標飲用水覆蓋率不到50%,人均壽命只有45歲。

    不僅如此,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國家,年均氣溫在35攝氏度,沙漠地表最高溫度更達70攝氏度,還有政局動蕩、周邊國家戰亂和恐怖襲擊威脅等等。對於進入當地的中石油人來説,現實,必須面對;任務,也要完成。

    從2008年到2011年,僅用3年時間中石油在撒哈拉大漠之中完成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和煉廠建設及運營“三部曲”,實現年産原油百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百萬噸及輸油管線近500公里的目標。從此,被歐美石油公司勘查了近半個世紀,宣佈沒有石油和開採價值的尼日爾,實現成品油自給自足,擁有了囊括上中下游的完整石油工業體系。

    在阿加德姆的油田現場基地裏,經過幾年努力,員工們用高大的沙漠蓖麻圈起了“庭院”。點上種子,精心滴灌,沙地裏也結出了茄子、豆角甚至是南瓜。然而當地員工笑著説,這叫歡快變奏曲,因為高熱的旱季很快就會來臨,什麼菜都會被烤焦,但比起當年方圓400公里買不到食品和蔬菜的日子,已是“天上地下”了。

    從地面一彈,小飛機離開了簡易跑道騰空而起。回望茫茫沙海,很難不去想象付吉林他們當年指揮著大型運輸車輛,從沙漠邊緣行進3天抵達作業區的勞頓;想象他們放著身邊的漫漫黃沙沒法用,還要從外面運進粗砂和著水泥鋪設細細機場跑道的艱辛;想象他們在野外帳篷睡過幾年後,住進集裝箱改建的野外宿舍後的激動。

    這裡,只有荒涼沙漠,沒有荒涼人生!

    非洲奇跡——開拓 創新 超越

    與尼日爾毗鄰的乍得,除了自然條件差、疾病風險高外,還歷經戰亂,暴力衝突頻發,更和中國一度斷交。然而,正是在這非洲的“死亡之心”,中石油創造了奇跡。

    中石油進入的H區塊,是一個西方石油公司經過40多年勘探後的“棄子”。這裡地質結構異常複雜,研究勘探難度超高。國際石油界認為“涉足乍得是勞而無功”。但中石油乍得公司總經理竇立榮帶領的中石油團隊打破了斷言。

    然而,初到乍得時竇立榮很難。這個在石油勘探圈頗有名氣的技術專家承載的夢想與其面對的現實和資源的落差,是當年真實的境況。3年時間他帶領團隊“吃透”了兩萬公里的地震資料、鑽錄測試等數據,最終應用中國自有理論和技術,先後找到數個高産高豐度的億噸級油田,更間接促成了中乍兩國的復交。

    竇立榮是一個有理想和幹事業的帶隊者,他帶領的也是一個出色而富有活力的團隊。走在乍得項目在首都恩賈梅納的基地,會發現這裡年輕人很多。據介紹,中方三分之一的員工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少人還是留洋的博士、碩士。那麼苦,大家為什麼願意待在這兒?“個人發展和項目發展連在了一起,我們把一個小項目幹成了一個大項目!”項目法律事務經理趙飛這樣解釋。

    夜幕降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四野暗寂。中石油乍得合資煉化廠區卻燈光璀璨,高低錯落,猶如水晶城堡。坐在夜行車裏的竇立榮一時陷入某種思緒。這非洲草原上的明珠,是讓他想起了中外方員工近8000人在建設初期會戰時的沙土飛揚?還是想起了2008年內戰時全員千里跨國大撤離中的不容閃失?抑或是他海外生活工作多年與家人聚少離多的職業生涯……?

    合作發展——中非能源攜手 互利共贏之道

    猶如兩粒晶瑩之珠,尼日爾和乍得項目,映射出中石油的國際化進程。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這家中國石油能源領軍企業在滿足國家能源供應多元化、緩解企業發展自身壓力、投身全球化競爭的過程中,探索出了與外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走進乍得現任能源石油部部長巴爾西姆·阿克哈裏的辦公室,一眼就能看見墻壁上挂著的兩張大圖片。一張正是被稱為“草原明珠”的中石油合資煉廠全景,一張是中石油出資的乍得管道鋪設規劃圖。中石油項目儼然已成為乍得的“戰略工程”。而尼日爾總統優素福則把中石油項目稱為“中尼合作的典範”。

    除了能源獨立外,中石油項目貢獻的稅費還成為這些非洲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項目配套所需的修路、供水、供電等各種設施建設,也都顯著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狀況。生産經營所需的航空陸地運輸,金融保險支持、法律財務諮詢、網絡服務、食品供給、生産物資等,還帶動了當地公司的發展。這樣的大型項目進入,更對當地就業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在乍得,中石油已經成為雇用當地人最多的外資企業,僅2011年上遊項目當地用工就達6000人次。

    作為共贏的另一方,中石油通過在非洲的業務擴展,合作開發了資源,展示了實力,提升了國際合作水平。從蘇丹到尼日爾,再到乍得,中石油依靠國內外技術經驗的不斷總結提升,依靠上下游全産業鏈優勢,快速推進海外項目並收穫成果。經過多年發展,到2011年底,中石油建成包括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個海外油氣合作區,油氣作業産量當量突破1億噸,海外權益産量突破5000萬噸。

    海外項目還有利於中石油在經營和管理上按國際標準運作,比肩國際石油巨頭,並更深地融入當地社會。在採訪中,記者不斷聽到“HSE”這個詞。這一“任何決策必須優先考慮健康安全環境”的國際能源企業通行制度,已經成為中石油海外員工的“口頭禪”和日常準則。

    潛移默化——鞏固中企信譽 助推中國形象

    近年,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不僅是中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企業都在關注非洲,來此投資。能源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但並非全部。數據表明,目前非洲出口的石油中,僅有13%運輸到中國,中國“只對非洲的自然資源感興趣”是一種誤解和扭曲。

    中石油在非洲除了展示出企業實力,其所履行的社會責任,其管理者到普通員工的言行舉止,點點滴滴,更傳遞出中國智慧、中國文化、中國精神,鞏固了中企信譽,提升了中國形象,通過經濟、文化和情感的紐帶,固化和加強了中非傳統友誼和全面合作。

    在與尼日爾項目非方員工的交談中,他們説得最多的就是中國同伴的“勤勞和務實”。乍得公司的穆罕默德·西迪克2007年就來到中石油,此前曾經在瑞士公司及美國埃索公司幹過。他説,剛到中國企業來,文化溝通上確實存在困難,但現在已大大改善。中國員工的務實、細緻、有計劃、重落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中石油在海外項目中的本地化僱員總數達到約4萬人,國際僱員1200多人。這個企業給當地帶去的已不僅是就業機會,還有更寬泛的中國“影響力”。

    乍得湖煙波浩渺、蘆蕩幽深,湖心小島上的原住民都很雀躍,他們收到了CNPC(中石油)人帶去的方糖,他們將其稱為“嘎多”(禮物)。而在茫茫撒哈拉大沙漠的一個普及教育點,印有中石油“寶石花”品牌印記的移動教室靜靜而立。有著明亮大眼睛的非洲孩子們已經歡快地領著新文具散去,但“CNPC”和“中國”這樣的字眼或許已經印在了他們心裏······

 
 
 相關鏈結
· 中石油集團直屬機關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培訓開班
· 中石油確保雲貴災區油品供應 多措施支援救災
· 四川省與中石油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中石油北京銷售公司清洗油罐 新標號汽油6月銷售
· 中科院與中石油簽署協議 將在七大領域展開闔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