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一屆執行委員會産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09日 17時3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 崔靜)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9日下午在北京閉幕。大會閉幕式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主持。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致閉幕詞。

    為期三天的大會順利完成各項議程,通過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關於第十屆執行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關於〈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修改草案)〉的決議》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決議》。

    大會選舉産生了由494人組成的全國工商聯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共345名,佔執委會總數的69.7%,有136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有66人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97人曾被評為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有9位執委是中共十八大代表。新一屆執委會組成人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社會影響較大,有較廣泛的社會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執委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行業涉及面廣,企業規模涵蓋大、中、小、微型,更加重視企業黨團工會組織建設。

    全哲洙在閉幕詞中指出,這次大會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會議各項議程緊密結合工商聯實際,努力將十八大精神和黨中央對非公有制經濟以及工商聯工作的最新要求體現其中。大會對統一工商聯幹部職工和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認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把握“兩個健康”工作主題,奮力開創工商聯事業新局面,將産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全哲洙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總體上看,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商聯事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全國工商聯新一屆領導機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改革創新主動作為,堅持面向基層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助手作用,在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協同作用,不斷提升工商聯服務科學發展和自身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會要求,參會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代表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帶頭貫徹執行大會各項決議,以實際行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質上實現更大作為。各級工商聯組織要及時向工商聯幹部職工和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傳達會議精神,組織好學習,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本次大會的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大會部署的各項任務上來,凝心聚力,埋頭苦幹,開拓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中共中央、國務院致全國工商聯會員代表大會的賀詞

各位代表,同志們:

    值此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之際,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廣大工商聯會員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堅持科學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增加社會財富、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實踐證明,非公有制經濟不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詳細內容

凝心聚力 闊步向前
——寫在全國工商聯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黃小希、崔靜、趙超)這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五年——

    我國現有私營企業1025萬戶,五年增長近一倍。非公有制經濟在城鎮固定資産投資中所佔比重超過60%,五年提高16個百分點;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90%的新增就業崗位,國內生産總值貢獻超過60%,稅收貢獻超過50%。

    這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隊伍壯大的五年——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寫在全國工商聯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 全國工商聯十屆六次執委會議4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
· 中共中央、國務院致全國工商聯會員代表大會的賀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