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李菲、趙超、胡龍江)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12日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科技、環境與人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開幕式上,黃孟復介紹了中國人權發展進步的情況。他指出,人權作為一個承載著人類美好理想與追求的莊嚴理念,在當今中國已成為鮮活生動、惠及全體人民的實踐成果。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之時,中國人權事業必將呈現更加美好的圖景。中國將繼續從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全面統籌、開放合作,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
黃孟復表示,加強各國非政府組織間的人權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相互理解與合作,是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他就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共同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二是積極倡導和諧包容的價值理念,三是開展建設性的對話與合作,四是進一步增強創新進取意識。
羅豪才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環境與人權是全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科技進步是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實現科技、環境、人權的全面發展與良性互動,是提升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類幸福和諧的根本保障。本次論壇圍繞“科技、環境與人權”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對於增進了解、尋求共識、擴大合作,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深入持久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羅豪才表示,維護和發展人權,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他主張倡導包容的理念,在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倡導互利的原則,打破和消除科技壁壘,讓科技成果惠及全人類;倡導多樣化的模式,不同國家應根據本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差異選擇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倡導平等的機制,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王晨在致辭中説,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大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強調必鬚髮揮人民的主人翁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報告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將繼續沿著自己選擇的正確道路前行,為全體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美好的社會而不懈奮鬥。
王晨指出,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中國人口多,區域差異性大,發展不平衡,在進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權狀況方面還面臨不少挑戰。我們將努力推進中國人權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所面臨的人權問題也不可能相同。在人權問題上,應以求同存異的原則,處理彼此關切,增進相互交流,逐步消除隔閡。人權發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通過大家的坦誠交流和研討,我們對科技、環境、人權之間的關係一定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更多思想與智慧,進而創造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相關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和國內人權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科技、環保典型示範城市和單位代表120多人出席會議。在開幕式和上午的研討會上,烏茲別克斯坦國家人權中心主任阿克曼·卡爾馬托維奇·薩義多夫,歐洲人權代表機構委員會委員、烏克蘭法學會主席尼娜·卡爾帕喬娃,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別機制司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處處長奧萊斯特·諾沃薩德等16位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熱情讚揚了近年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認為中共十八大後中國人權建設出現了新進展、新氣象,十八大強調和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權,並將其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必將進一步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完全能夠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會代表還高度評價中國近年來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讚賞中國努力通過推動科學發展來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主動參與全球環境的合作與治理,與國際社會一道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
一年一屆的北京人權論壇從2008年開始,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幾年來,論壇始終堅持坦誠交流、互學互鑒、共同進步的原則,吸引了國際人權領域的眾多官員和專家,成為各國在平等、和諧、包容、開放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人權交流、探討人權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的了解與理解,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屆論壇為期兩天,12月13日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