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日報時評:拿什麼迎接“速成汽車社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3日 07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不讓路,將受罰。北京衛生局日前稱,北京市擬為急救立法,保障急救車的道路優先權。如急救車正在緊急救援、轉運危重症患者,社會車輛故意拒不讓行的將受到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對北京那位50歲的女性傷者來説,這是一個遲來的規定。12月7日,該女士遭到罐車碾軋後,被救護車送往附近醫院搶救,但一路幾乎沒有車輛讓行,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最終傷者沒能堅持到醫院。

    類似的悲劇,已經不是第一起。除了扼腕逝去的生命,指責車主的麻木不仁,抱怨北京的道路擁堵,我們還應該檢討什麼?

    事件發生後,有網站調查“你會為救護車主動避讓嗎?”95%的網友説“會”。但為什麼到了現實中,卻很難實現呢?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有其他原因?

    許多人都有一個感受,開車與不開車狀態很不一樣。平時很溫和的一個人,一開車就耐心漸失、脾氣見長,前車開得慢點,會焦躁不安;遇到堵車,很容易抓狂;碰到加塞兒的,髒話也會脫口而出。想要這樣的“路怒族”主動讓路,恐確有點難度。

    所謂“內外有別”。開車時,封閉的鋼鐵軀殼,讓人獲得安全感的同時,也把人變成了孤島。車流滾滾的馬路,是比“陌生人社會”還陌生的社會。如果沒有道德法律約束,“叢林法則”難免盛行,短期行為不可避免。方便自己不管他人,就會成為“理性”選擇,諸如搶道、開遠光燈、隨意停車,也會被“去道德化”。

    截至2012年10月,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38億輛。車輛井噴增長,道路日益擁堵。對車主來説,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用“車德”去彌補不足,而非惡化本已脆弱的路況。對有關部門而言,同樣要與新問題賽跑,確保制度供給跟上時代腳步。

    有人對網上“實拍德國千余輛車自覺給急救車讓道”的場面感到震撼,卻不知道文明背後的“德國規則”:碰到急救車鳴笛,“左車道的車往左靠,右車道的車往右靠”,如果哪位司機不讓道,輕者罰款、重者坐牢。其實,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有類似規定:遇到消防車和救護車的鳴笛,“應當讓行”。但究竟怎麼讓行?讓行違章了怎麼辦?不讓行又會怎樣?許多人不清楚。不僅如此,前幾天還曝出這樣的新聞:蘭州一名120急救車司機,竟然違規使用急救車去陪女朋友看演唱會!

    有時候,人們麻木的背後,不一定是冷血,還可能因為陌生,因為缺乏信任。

    還是在前幾天,一名男子在北京地鐵站臺上暈厥,在列車進站時掉下站臺,千鈞一髮之際,站臺上數百人集體高喊“停車”,還有人不顧安危揮手叫停。最後,列車急停,男子獲救。在一個速成的汽車社會裏,如何讓人們的愛心放飛車外,如何涵養中國社會的汽車文化,值得深長思之。

    從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到今天的車輪上國家,中國僅用了一代人時間,就實現了歐美幾代人的夢想。讓更多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讓更多車主遵守規則,這是文明。(范正偉) 

 
 
 相關鏈結
· 衛生部:截至4月25日8時玉樹醫療隊、急救車情況
· 衛生部已調集急救車339輛 派出醫療隊共計1951人
· 北京20輛急救車運往青海玉樹地震災區
· 北京:急救車救治高考考生不收費
· 北京:除夕夜百餘急救車將上街巡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