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7日 15時3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12月17日電(記者 王攀)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美國《自然·遺傳學》上。該研究通過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方法描繪出了熊貓完整的演化史輪廓,並指出人類活動是造成熊貓瀕危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為其他瀕危動物建立了一種較好的評價和保護方法。

    熊貓演化的譜係歷史可以追溯到800萬年前。現在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600只。在該項研究中,科研人員依據基因組信息確定現有的熊貓可劃分為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涼山三個遺傳係,通過構建大熊貓從起源到如今的演化歷史,揭示出期間所經歷的兩次種群擴張、兩次瓶頸和兩次種群分化現象。

    此外,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大熊貓的種群波動,但近期的人類活動則是導致熊貓種群分化和數量嚴重下降的主要因素。

    研究人員在對熊貓適應性的研究中發現,秦嶺熊貓和非秦嶺熊貓分別經歷了定向選擇和平衡選擇。比如,相比于非秦嶺熊貓,秦嶺熊貓感受苦味的味覺基因受到定向選擇,從而傾向於食用更多的竹葉,而竹葉比竹子其他部分含有更多的生物鹼;同樣,其嗅覺受體也表現為類似的正向選擇。而在非秦嶺種群中,則很少發生這種定向選擇,這表明在岷山和邛崍—大小相嶺—涼山熊貓之間存在更少的選擇過程,這與其較低的種間異質性和遺傳差異是一致的。

    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趙山岑表示:“早在800萬年前大熊貓就已經出現了,曾經在秦代之前還一度繁盛,而如今卻已瀕臨滅絕。我們採用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的方法,結合諸多古生物學及歷史學證據,描繪了熊貓受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演化歷史,熊貓在當前幾個山系的種群結構以及在此過程中的不同適應性策略,為熊貓保護提供一定方向,為其他瀕危動物的評價與保護提供方法。”

 
 
 相關鏈結
· 四川省林業廳28日正式成立小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 中國銀行成立100週年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發行
· 央行將發行中國銀行成立百年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
· 央行將發行中國熊貓金幣發行30週年金銀紀念幣
· 人民銀行于12月8日發行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一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