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28日電(記者馮誠、陳剛)江蘇省計劃到2015年共投入1100億元,對全省近20萬個自然村進行環境整治,推動農村生活、生態、生産條件普遍提升,目前已有6.4萬個村莊環境煥然一新,為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經濟社會活力探索了新路。
“美麗村莊”:小村莊裏大戰略
“一到傍晚,放學的孩子到這裡扎堆玩耍。路燈亮了、道路通了、村子美了,不比城裏差。”蘇北泗陽縣八堡村老支書孫家齊説,村口數千平方米的綠化廣場上有涼亭休閒、有公廁路燈,村裏還建起了服務中心、污水管網等設施,農民生活變了樣。
建設“美麗村莊”,讓農民就地享受現代文化,是江蘇省的努力方向之一。記者在該省多地看到,經過系統整治,一批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一個個小村莊變化的背後,是全面改善村莊環境大戰略。通過道路硬化、河塘清潔、設施配套等工作,農民的生活環境告別了“臟亂差”,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開始向城市看齊,並逐步構建求富、求知、求樂、求美的鄉村文明。
“各村自然、人文現狀不一,不能均一化。”在常州溧陽竹塘村指導的南京大學規劃設計專家丁沃沃説,每到一個村莊,她都會先摸清村莊的歷史地貌、原有格局,再進行規劃指導。
為做到設計在先、整合資源、彰顯特色、注重長效,江蘇成立了18家單位構成的領導小組,探索聯動工作機制和投入資金整合機制,還聘請13位規劃設計大師,每人對口聯絡一個省轄市,利用村莊自然、民俗資源,打造原生態、高品質的特色村莊。
活力村莊:改善生態促發展
南京浦口區陳莊村,房前屋後的苗木園旁統一建起整齊的籬笆木柵,環境宜人。負責指導的中科院院士齊康説,陳莊村在改造中兼顧生産和生活,村裏大力發展苗木産業,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
“從較多地注重城市到城鄉統籌視野下的共同發展,村莊環境整治不僅指向生活環境的改變,還指向生態改善和生産發展。”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説,江蘇尤為注重“美麗村莊”與培育經濟社會活力互為促進。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的發展創造條件。江蘇各地正不失時機開發村莊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産業,實現村莊特色風貌塑造、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創業致富多重綜合效應。僅正在打造的“康居鄉村特色遊”等系列旅遊産品,就有望增加鄉村旅遊500萬人次、帶動農民增收20億元、相關産業增收超120億元。
幸福村莊:安居樂業惠全民
“兒子想把我接到城裏住,我沒去。”宿遷市宿豫區順河鎮林苗圃村村民陳丙德説,現在反倒是兒子一有空就會回家過幾天。
伴隨著環境改善經濟發展,江蘇農村的面貌正在悄然質變,千萬農民夢寐以求的康居生活,正在成為生動的現實。
在常熟古裏鎮蘇家尖村,晚8時許,新建的村民活動中心裏仍有很多村民健身娛樂,不時傳出歡聲笑語。鎮黨委書記曹國芬説:“以前臭烘烘的河水把村民們‘鎖’在了家裏,如今原來往城裏擠的村民更樂意回到村裏。”
改善了的環境也在改變人。隨著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的文明意識、環保意識、集體意識明顯變強了。竹塘村50多歲的居民曹邦興幾乎每天都義務在村莊道路和綠化帶撿垃圾。在江蘇農村,像曹邦興這樣的農民越來越多。
為保持長效,江蘇不少村莊還制定了村規民約、組建環境管理保潔隊伍。徐州銅山、宿遷泗陽等地還以鎮村集體經濟、社會贊助等多種資金來源,建立起長效保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