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1日電(記者 張麗娜)日前召開的全國信訪局長電視會議引起了強烈關注。在事關百姓切身權益、社會安定和諧的信訪問題上,如何真正轉變作風,轉變態度,糾正粗暴“攔卡堵截”正常上訪等錯誤做法,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話題。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各地各部門多年來下了不少力氣,全國信訪總量的統計數字也好,連續多年的下降趨勢也好,人們看到了信訪工作的進展,也讀出了沉甸甸的責任和種種無法回避的挑戰。
信訪群眾或許就在你我的身邊。在記者採訪中,有的老上訪戶走了幾十年的上訪路,大半輩子都耗在上訪問題上;還有的上訪戶由於訴求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最後變得精神異常,個中艱辛無需贅言。
上訪媽媽被勞教、曝光後被查的“黑監獄”……不斷出現的事例暴露了當前客觀存在的問題,讓公眾對“攔卡堵截”現象心憂心痛。一些地方的幹部不是正確對待群眾的信訪權利和反映問題,而是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嚴防死守。還有的基層幹部,採取推諉塞責等辦法應對,致使矛盾突出激化。
剝奪百姓信訪權利,堵塞的是民意通道;一味“攔卡堵截”,換不來社會的穩定。應當看到,群眾上訪的問題很多恰恰是社會發展留下的欠賬,有的是需要改革攻堅的難題,通過接待上訪群眾,黨和政府可以更好地體察民情冷暖,調節相應的政策。
漠視民眾合理訴求,封堵群眾表達訴求的通道,是信訪工作之憂,也是社會和諧之痛。而各種圍追堵訪、私關亂押上訪群眾等現象之所以屢見不鮮、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嚴格的問責。轉變作風,轉變做法,應讓追究與問責成為“鐵律”,方能對一些地方的粗暴截訪行為構成威懾。
在當前社會轉型升級時期,各種矛盾問題不斷凸顯,信訪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只有切實改進作風,進一步完善信訪制度,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對待信訪工作,真正把來訪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來做,才能使信訪工作真正成為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