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載人航天總工程師深度解碼2020年中國空間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1日 21時5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任沁沁、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立體、深入解碼中國將於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

    空間站系統重逾90噸 在軌運行10年以上 具備開展能力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採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

    周建平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

    核心艙前端設兩個對接口,接納載人太空船對接和停靠;後端設後向對接口,用於貨運飛船停靠補給。站上設氣閘艙用於太空人出艙,配置機械臂用於輔助對接、補給、出艙和科學實驗。

    隨後,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周建平説。

    中國空間站具備開展能力。在運營階段,將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應用能力。

    他介紹,空間站的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將由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則由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發射。“中國目前設計的貨運飛船,在功能、性能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節能典範:採用先進控制、能源、再生技術

    周建平透露,中國空間站研發面臨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將以更先進的控制技術、能源技術、再生技術,將空間站打造成節能典範。

    周建平介紹,首先,要為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實驗提供很好的條件,保證滿足空間科學研究的需要,相應對空間站規模和性能提出要求。“這就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空間站對人的保障能力;掌握更好的控制技術,進一步提升空間站姿態穩定度、微重力水平。”

    其次,空間站要長期運營,需考慮經濟性問題,如何通過綠色、再生技術等,提高空間站物資循環利用率,減少地面補給需要,實現資源再利用,譬如,用廢水、尿液製造氧氣,對二氧化碳等人體廢棄物進行的再生去除等。

    空間站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供電能力。周建平説:“光電和太陽能在地面都有應用,空間上會更重視利用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提高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提高儲能電池效率及壽命、可靠性安全性。”

    “這些節能技術未來將可用於地面生活。”他説。

    中國空間站將致力人類文明進步

    周建平説,2020年空間站建好後,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考慮到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我們現在不搞國際空間站這麼大規模的空間站。”周建平説,我們認為,現在考慮的規模是適度的,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而擴展能力的設計將使我們能根據科學前沿的發展需求,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能力。”

    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瞄準掌握空間站建造技術,用與時代同步的技術,建造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空間站。

    周建平説,中國的空間站也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滿足最新最近的空間探索及空間資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進入探索科學前沿、開發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新階段。

 
 
 相關鏈結
· 張柏楠:中國空間站建成後香港可參與科學實驗
· 圖表:中國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